Tuesday, July 24, 2007

謝長廷的一中憲法 : 幻覺或謊言

東森部落格的巴菲銀藏質疑 謝長廷執不執行一中憲法?”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其定義就是一中憲法,同時謝長廷也說總統和人民應該遵守憲法,這樣的說法如同謝長廷主張中華民國總統和人民都應該遵守一中憲法。既然中華民國總統要遵守一中憲法,那麼謝長廷若當上中華民國總統就應該行憲,好好執行憲法一中。

謝長廷要執行憲法一中,遵守一中憲法,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但是他(謝長廷)在華府國家記者俱樂部表示不執行憲法一中, 這麼豈不是自相矛盾?

謝長廷做或不做都是個問題。謝長廷對憲法一中或一中憲法部份說得矛盾重重,給人感覺是用一百個謊言來圓最初的第一個謊,但永遠無法圓融。尤 其是一談到憲法一中或一中憲法這個話題,謝長廷常會很奇怪的去說自己是「一個非常一致的人」,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等等無意義的話,更讓人覺得謝長 廷非常心虛。

吳龍在「謝長廷的一中憲法政治謊言陷綠營不義」一文非常條理的解析謝長廷的一中憲法說法,很清楚證明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謊言,著名的林環牆教授在其他論壇都極力推薦,值得大家深入了解。

Tuesday, July 10, 2007

台北盆地的隱憂

漳、 泉人划著小舟,沿著「康熙台北湖」的唭哩岸,和凱達格蘭族比手畫腳進行獸皮、碎金、雜貨交易。那是300年前關渡、北投的歷史場景。如今物換星移,悠遊台 北街頭,眼到之處盡是高樓林立,人潮、車潮滾滾,有些人還走入地下街搭乘四通八達的捷運。都會的榮景,呈現政、經的無限活力。然而會有多少人知道或想到台 北盆地萬一遭遇超大洪水及蓄勢待發的大地震後果?這些問題雖屬不確定性,但遲早會遭遇。

今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言論,引起我們省思賴以生存的環境,也聚焦於可能即將接踵而至的大自然反撲。縱使我們有千萬個不願意,也只能接受。在無奈的情況下,我們能 做的事只有未雨綢繆及趨吉避凶,或企圖將災難降到最小。因此,我們必須先了解台北地理環境之潛在性問題。

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大台北地區建城120年來,已聚集超過七、八百萬人口及約300萬戶建物,約占全台總數三分之一,成為台灣政經中心。無可諱言,近代 的都市規劃較側重於生活、交通功能及土地充分使用,甚至受政治利益影響而一再變更,未能尊重自然條件,並深入了解天然災害的威脅而導向安全發展境地。

依台灣地質史看,台北盆地係因其鄰近正斷層活動陷落後,再由大漢溪與新店溪沖積而成。20萬年來,曾經多次陷落形成大湖。最後一次是在清康熙33年(西元 1694年)發生規模7的大地震,三重、蘆洲一帶地陷,海水入侵而成為台北湖。此後,泥沙又快速淤積,湖水再次乾涸,遂成為今日人口密集的盆地。

1815年台北又發生強烈地震,龍山寺建築完全倒塌,災情慘重;100年前,台北下方約80公里處,再發生規模7.3的大地震,造成建物千餘間損壞、百餘 間全倒;1999年在台灣中部發生規模7.3的集集大地震,台北市雖然震度只有4級,但災損已夠令人怵目驚心。這300年來的三次大規模震災,前兩次只留 下一些模糊的文史記載外,已無人知情。而集集大地震之恐怖現象,不到十年亦已被淡忘,就像人們容易忘記瘡疤之痛。現在我們在盆地上過日子,不過是暫且性的 安逸罷了。這絕非危言聳聽,亦非杞人憂天,我們要有「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危機意識,並理性地思考萬一再發生規模7.3以上的大地震,地層的錯動、滑移,將 會把台北盆地眾多地下管線搞成一團糟。瓦斯、自來水、電力無法供應;排水幹管無法排出;大樓東倒西歪、祝融肆虐;30多座跨河橋梁斷裂;捷運無法使用。整 個都市維生系統陷於癱瘓。就300年來台北盆地的地震活動歷史及地體構造未改變的情況下,這些是台北極可能發生的大事,也是人們最不願意面對的情境。

再說水災,2001年納莉颱風,水淹台北地區的狀況,讓人刻骨銘心,此後,不論地下的捷運、鐵道、停車場或一樓用戶等,每逢颱風豪雨就會浮現恐懼的淹水陰 影,令人忐忑不安!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也提出警告:全球暖化將使氣溫更熱,颱風也會更強烈,南北極冰山加速融化亦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又 依中央氣象局表示:未來降雨會更集中且越強。故在豪雨和海水倒灌交相作用下,沿河兩岸堤防及抽水站可能經不起考驗。政府勢必投入更多防洪經費,持續抵抗大 自然的反撲,惟恐事倍功半。

記憶中的水患與震災長期困擾我們且難以抗拒。近年來全球暖化引起的天災將更詭譎多變,這不是單靠工程技術所能克服。政府亟需坦然面對真相,透過歷史、地理 的人文省思,結合氣象、地球科學、工程技術等專業領域,集思廣益,尋求減災對策之餘,更應以宏觀角度思考區域均衡發展,積極為居民化解隱憂,謀求「安居樂 業」和「永續發展」的空間。(作者是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研究員)

Friday, July 6, 2007

美國的政策與立場沒有改變

TECRO 總代表想瞭解美國對台灣的「六項保證」到底是什麼呢?外交部以「絕對機密」為由拒絕公開,甚至不准駐美代表處查閱。

六項保證係雷根總統在一九八二年向台灣提出,由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李潔明向蔣經國總統口述。

依照美國國會研究處出版的研究報告,其內容包括:(1)不設定對台軍售的終止期限;(2)不變動台灣關係法;(3)不在事前與中共磋商對台軍售;(4)不在兩岸之間扮演調人;(5)不改對台灣主權的立場且不壓迫台灣與中共談判;(6)以及不正式承認中方對台灣的主權。

TECRO 的目的是要知道美對台灣主權的立場. 問題的基本還是歸還到台灣關係法的本文. 何必緣木求魚呢?




Sunday, July 1, 2007

台灣目前的四大困境

台灣中央社 (Central News Agency) 7/01/2007 報導節錄:

王金平表示,台灣目前有四大困境,首先就是高達新台幣四兆餘元的舉債,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因舉債達上限而難以推動政務,政府只好拿約六千億元的國營事業股票向銀行質借「周轉金」,財政已嚴重空洞化

第二困境是各區域經濟體排拒台灣加入下,眼見南韓與美國簽定自由貿易區協定(FTA),未來若日韓再簽署FTA及中國與東協合作,台灣經濟將受挫

他說,政黨政治衝突在所難免,但因主政者影響而使台灣趨向M型社會,也就是朝藍綠對抗、族群對立及貧富兩極化的雙峰化發展,已成為台灣人民的悲哀

最後是兩岸危機,他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叫「中華民國」,若欲以台灣名稱加入聯合國,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是中國武力威脅及在國際社會孤立台灣下,因此應以國際社會能接受的名稱,加入聯合國

王金平表示,只要兩岸關係正常化,族群問題就能減緩、經濟也能避免邊緣化,提升各國對台灣的信心,就能增加投資,進而帶動國內股市、房市等經濟發展,政府也才能藉稅收增加解決舉債問題。

他強調,兩岸危機是解決四大困境的關鍵,誰有能力解決兩岸危機,才有資格成為台灣最高的領導人。從過去政黨輪替後執政黨的表現來看,唯有再次政黨輪替,才能解決困境,否則四大困境不解決,最後受害的仍是全國人民。

美國看公投入UN

Recently many Taiwanese are talking why US is not supporting DPP government's bid to UN using referendum in the next Spring'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 have posted a few articles on this topic. Now I also found an article by Randall Shriver which explains this question pretty nicely. For example:

"The core challenge faced by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when such matters are considered comes from the tension that emanates from asking two questions: How can the US be pro-Taiwan, but not anti-China? And how can the US be pro-democracy, but not pro-independence? .........

The US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seeing Taiwan's democracy succeed and strengthen. Such an outcome not only supports a regional and global strategy to broad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democracies, it also best positions Taiwan to be a like-minded partner to the US on a range of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counter-terrorism,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maritime security. Bu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like the six preceding administrations, will not support Taiwanese independence.

It is important for government leaders in Taipei and people in Taiwan to understand that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that will inform policy discussions in Washington."

For complete article of Mr. Shriver's article, which was posted at Taipei Times, entitled "
Pro-Taiwan (But Not Anti-China)", please click on the title (it is linked to the articl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