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6, 2009

釐清ECFA的兩岸特色

作者 : 蔡宏明/國安會前諮詢委員、師大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所兼任副教授


Big Eagle前言 : ECFA 協商已來 , 民進黨及獨派人士一在以坐井觀天的心態 , 放言台灣因為此協約會使大量農民損失作業 , 也會造成台灣大量的工人失業雖然這是一種政治口號 , 但是我們應鼓勵經濟專家發表他們專業的見解. 此篇就是啟蒙的例子

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成都「兩岸關係研討會」表示,爭取年內在兩會框架下儘早啟動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正式商談。王毅的宣示除了為第四次江陳會鋪陳了啟動 ECFA兩岸協商的路徑與時程外,有關「具有兩岸特色的制度化安排」的主張,也透露了大陸的「談判策略原則」,台灣除應釐清「兩岸特色」的內涵外,也應思 考如何使協定內容符合台灣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需求。

就協議內容而言,王毅所提主要內容「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經濟合作等領域」,並強調「商簽步驟可先建立框架和確定目標,之後再協商具體事項。」顯示兩岸對參考「東協中國大陸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模式,推動經濟合作已經具有共識。

雖然如此,如何發揮「兩岸特色」,使協議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和代價最小化」,則有待雙方積極溝通,才能具體地落實到協議內容中。

首先,就兩岸關係現狀而言,雖然兩岸都是WTO成員,但迄今尚無法像其他成員一樣正常互動,未來ECFA協議是否根據WTO規範,分別向WTO貨品貿易理事會、服務貿易理事會或貿易與發展委員會提出通知,並由理事會/委員會轉送區域貿易協定委員會審查?有待雙方建立共識。

就台灣關心的開放疑慮而言,未來兩岸參考「東協中國大陸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模式時,是否參考其在二年建立自由貿易區之規定,明訂多少年內建立 兩岸自由貿易區之目標?將是台灣敏感性產業與弱勢族群所關切的。同時,對未來ECFA簽訂後的商品、服務業市場自由化的協商原則,如未來能否繼續管制八三項農產品、如何規劃敏感性產業的調適期與降稅期程?都需要溝通。

最後,台灣高度依賴亞太市場且急於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未來如何在經濟合作中「鼓勵各自建立及強化對外經貿或參與區域經貿合作」,更是使「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必須思考的課題。

轉自2009/10/27 聯合報】


2 comments:

Big Eagle said...

Big Eagle註:

ECFA 的中文名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根據TVBS於10/07做的民調,結果是:
** 贊同人數百分比 : 46 %
** 反對人數百分比 : 33 %
** 沒有意見人數百分比 : 20%.

有 70%的受調查人認為政府沒有向人民解釋清楚. 只有6% 稱有清楚的概念. 17%的人沒有意見.

Big Eagle said...

Big Eagle看目前的美國牛肉進口台灣的問題也是因"缺乏政策說明"的"因"導致民進黨歪曲事實來誹謗政府的努力. 以下是11/03,中時的一篇文章:

 衛生署開放美國牛肉,讓朝野吵翻天,多位食品科學界重量級學者二日直言,美國牛肉事件已變成「政治民粹」,因為美國牛肉不是「安全」問題,完全是「溝通」問題,消費者沒必要在風險極低的情形下,繼續吹毛求疵。

 台灣食品科技學會昨天召開記者會,學會委員東海大學食品科技系主任蘇正德說:「牛肉本無罪」,社會各界吵成這樣,已經是政治口水掛帥,這不是「牛」的問題,根本是「馬」的問題。

 曾參與美加牛肉風險評估的中國醫藥大學風險分析中心主任謝顯堂表示,目前許多專家提出所謂的風險評估,是以最壞的情況、最誇大的暴露條件來推算,例如一個人每天吃一百公克牛肉,天天吃且連吃七十年,得到新型庫賈氏病的機率是百億分之幾,通常風險低於百萬分之一就沒有意義,沒有安全上的問題。

 包括謝顯堂、中台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長潘銘正、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副所長楊平政、劉昌宇博士,都是衛生署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會的委員,他們表示, 世界上沒有絕對「零風險」的存在,牛肉到底安不安全,應回歸科學證據與專業評估。

 許多人批評國內沒有檢驗狂牛症普力昂的能力,潘銘正指出,普力昂變性蛋白,世界沒有人能做到「生前診斷」,因為無法從肉品直接檢驗狂牛症。

 現在的檢驗並不是驗普力昂這個物質,而是間接檢查肉品中是否含有神經物質,這是全世界公認的方法,若一定要檢驗普力昂,費時又費錢。

 為什麼以卅月齡的牛為界限?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副所長楊平政表示,狂牛症疫情最嚴重的英國,在禁止在牛羊飼料中摻骨粉後,牛隻出現狂牛症的病例都在卅月齡以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今年已重新修正,只要去除特定風險部位,卅月齡以上牛隻也可以自由貿易,只要政府嚴格管控,進口卅月齡以下牛肉有健康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