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月前, 中國 教育部公佈的 171 個漢語新詞 而其中 之一 是 : 「剩女」。
時至今日,大齡未婚男女在同步消化和累積,中國婚姻市場進入了「剩男」時代,但公眾的目光仍聚焦「剩女」。 「剩女」承受著比「剩男」更大的社會壓力。她們年過 28 歲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 35 歲。
在「剩女」這個詞彙背後,其實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一群擁有自我意識、獨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選擇權的優秀女性。她們有事業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沒有結婚。
她們之中,絕大多數不拒絕婚姻,只是拒絕不完美的選擇。她們也想找到「真命天子」,但或者是運氣還沒到,或者是未婚男人跟她們想的不一樣。 她們有的選擇繼續單身,有的被迫進入相親和獵婚市場。
她們並不孤單,只是偶爾焦慮。社會對她們最小的幫助,應該是寬容;男性對她們最大的讚美,應該是真愛。 畢竟,她們的狀態既是自我選擇也是社會造就的結果,她們沒有傷害誰。
單身和婚姻一樣,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在婚姻門外,讓我們傾聽她們自己的「剩 ( 聖 ) 女心經」。
性學家解讀當下婚戀生態
為何剩女特別多?
單身的人怎麼才能維持幸福?這需要他們所居住的城市足夠大,持有不婚或者晚婚念頭的人足夠多,多到組成一個大池塘,單身的人就可以在其中自由游弋,排列組合。
朱慧憬 的解讀 :
《海蒂性學報告》中寫道:上世紀 80 年代的美國,在職女性數目飛漲,使女人大體上不再依賴男人的經濟資助。 不斷增強的獨立性使女人對婚姻有了更高的情感要求,寧可離開負面的愛情關係,也不願委曲求全。這直接導致當時的美國離婚率達到 50% ,且大多數離婚是女人提出的。
如今,中國都市女性在職場上的成功卻沒有為她們帶來男女關係上的主動權,城市中出現了大量期待婚姻,卻找不到合適對象的剩女。
女人跑得太快,男人跟不上
與父母輩傳統的期待和焦慮相比,很多單身女性都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得很充實,貌似她們的生活可以不需要男人。而香港兩性專家何式凝卻認為,主動單身也是一種無奈。
「當然這些女性不是被誰強迫單身的。如果『主動』是這個意思的話,肯定很多人的單身選擇都有主動的成分。 但如果婚姻是一種生活的良性改變,大多數人不會排斥改變,不會排斥婚姻。」
何式凝認為,在大都市中,女性跑得太快了,男人沒有及時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一半。「女性的社交的基礎肯定比男性好,唸書成績也不會比男人差。而在現代職場,男人的傳統優勢無從體現,因此相形之下,他們跑得越來越慢了。」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導致大量女性大學畢業後離開家鄉,選擇大城市生活。在大城市,這些年輕女性有獨立經濟來源、獨立生活空間和完整的單身生活圈,她不需要婚姻 讓她擺脫父母的束縛或者獲得自由和經濟支持。一方面有大量為單身女性打造的時尚雜誌、物質空間和消費場所,讓她們看到了生活充滿無限可能性;另一方面女性 長輩的生活讓她們覺得按部就班結婚生子其實也不是一條好路。她們總有一種突破父母生活侷限的渴望,遲遲不甘心去選擇一個平庸的男人和平庸的生活。
《海蒂性學報告》的作者雪爾 · 海蒂指出:「在傳統的婚姻模式中,女人必須為丈夫和孩子提供穩定的基礎,讓他們外出順利,但女人本身的生活空間和時間卻受到了很 大限制。對傳統女性來說,婚姻並不是她的後援,而是她的人生。」顯然,這不是當代女性所要的生活。全球化背景之下,當代中國女性有開闊的眼界,美好生活的 樣板在她們面前層出不窮。可是在現實的夫權社會中成長,中國女性的習慣思維是應該有一個男人把自己帶入更美好的生活,於是,正如李銀河所說,婚姻生態中出 現了「甲女丁男」現象。女人找比自己出色的男人,男人找比自己弱的女人,按照這個規則,最後剩下的是偏遠地區丁男和高素質、高收入、高要求的大城市中的甲 女,而甲女現在想找超甲男,尷尬的錯位就此形成。
怎樣的婚姻才是給人生加分的婚姻?剩女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雖然不加分,但是也不失分的單身生活。
難以堅守的婚姻選擇
在《海蒂性學報告》裡記載著這樣一封來信:我的父母一直很相愛,他們好像從來沒吵過架。母親是百依百順的全職家庭主婦,她的生命圍繞著丈夫的生命而存在。我父親雖然主宰一切,卻不是個暴君,他尊重並且關心我母親。
這種婚姻是剩女心目中的完美關係。很多單身女性經歷了現實的失望,試圖退回相夫教子的傳統女性角色。海蒂表示,就離婚率逐年上升的情況來看,傳統婚姻並不會更加穩固。 女人已經走出了家庭,時代已經改變了,一切不可能再回到從前。
何式凝近年的研究課題之一是中年師奶 ( 廣東方言,指家庭主婦 ) 。研究後,她最深切的感受是,無論你的婚姻有多幸福,無論你和老公有多恩愛,在今天這個社會你 必須獨立、自強。「比如說一些並不花心的好男人, 50 歲時忽然和年輕的女生私奔了。如今男女都很難堅守自己最初的婚姻選擇,而男人的選擇自由度相對大很 多。」
李銀河則認為,現代女性的婚戀生態有點失范的感覺,「女人有獨立經濟收入之後,在社會上的行為規範也變了。都市女性的傳統婚戀觀念已經被打破,她們被裹挾前進,對新觀念的理解還模糊不清,就有失范的痛苦和焦慮」。
五、 六十年代的婚姻都是整齊劃一的。「雙方年齡差距很小、收入差距很小。所以大家嫁的男人也都差不多。」而隨著社會貧富差距的增大和社會階層的劇烈變化,婚姻 與職業一樣,成為獲取優勢資源的手段。目前中國女性工資收入是中國男性的 75% 。在職場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希望通過婚姻讓社會資源重新調配。
何式凝說,大多數中國女性在學校教育和社會現實的雙重標準之下往往無所適從。 「女生沒有畢業時,往往接受的是男女平等的教育。爸爸媽媽總是把你保護得很好,教育你要好好讀書。但是當一個女生畢業後到外面找工作,或者找男朋友的時 候,她會發現有很多男女不平等造成的生活壓力。」
在 職場上,說一個女人能幹、有領導能力絕對是褒義詞,而在婚戀的範疇內,這些優點往往是缺點。海蒂說:女孩子很早就學會了過雙重文化的生活,她們待在男人身 邊的時候,行為必須改變,不得自作主張,少說話,專心聽男人講話,多給男人時間表現他自己,順從男人。在《海蒂性學報告》中, 58% 的女人說,她們有時會 感到,她們的朋友不敢在公開場合駁斥男人的言論或公開反對對女性不利的意見。
同樣的雙重標準還體現在性觀念的問題上。雪爾 · 海蒂認為:「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女人,對於要不要,什麼時候和男人發生關係都心神不寧,充滿疑問。性革命之後, 大眾接受了女性不需要結婚也能有性生活的觀念,這使得女人處在非常艱難的位置上。如果愛一個男人,她必須和他做愛,看看這段關係能否發展下去。《海蒂性學 報告》中有個女人這樣說:剛開始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看得出他是喜歡你還是想和你做愛。所以要發掘合適的對象,只能各就各位,跑!跟他做愛,試試看。」然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男人要求每個和他交往的女人都和他上床,可是無論哪個年齡階段的男人都不願接受性經驗太豐富的女人做妻子。
困惑不僅出現在民間,也出現在學術界。很多議題目前普遍沒有定論,各國的兩性專家、社會專家、心理學專家都有不同的見解。說到女人味,《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 自金星》的作者約翰 · 格雷堅持認為:為了使男人始終對女人具有吸引力,男人必須保持並表達出他的陽剛之氣。同樣,為了使女人始終對男人具有吸引力,女人必 須始終表現出她的陰柔之質。而李銀河認為:有的女人願意做小鳥,也有的女人願意做人;有的女人願意做春藤,也有的女人願意做樹。因此,新時代的「女人味」 裡面不僅應當包括溫柔、美麗、順從,還應當包括聰明、能幹,甚至包括攻擊性和領袖慾。
獨居,但不要 24 小時獨居
新媒體女性主義召集人李軍最近採訪了一群整容的女人,這些女人按照男權社會對女人的要求打造了自己的美麗和生活。她們也如願擁有眾人豔羨的丈夫和婚姻。可是,她們無一例外地感到不幸福。
同樣讓李軍感慨的是,最近開心網上,一位北歐海歸、眾人心中的鑽石王老五說,他很疑惑為什麼中國現代女性如此含蓄,不願意主動向男人進攻來獲得自己的幸福,他同樣疑惑為什麼這麼多中國男人都想找年輕漂亮的女人做妻子,而他只想找一個談得來的適齡女子做伴侶。
李軍的疑問在於,每個人是豐富而獨特的,主流的幸福觀真的能代替個體來做幸福生活的選擇嗎?李銀河說:「你為什麼要找個有錢的,不找個漂亮的或者身體好的男人呢?」你給自己限制越少,意味著機會越多。
期待婚姻的剩女必須面對的事實是:婚姻並不是人生中的句號,而是逗號。婚姻生活並不一定美滿幸福。 何式凝給出的數據是:「香港的離婚率是 33% ,這表示三個人結婚有一個肯定是離婚的。另外兩個也不一定很快樂,可能只是沒有膽量去離婚而已。」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婚。
「單身 pool 」的說法是何式凝首先提出來的。自己也單身的何式凝說:單身的人怎麼才能維持幸福?這需要他們所居住的城市足夠大,持有不婚或者晚婚念頭的人足 夠多,多到組成一個大池塘,單身的人就可以在其中自由游弋,排列組合。有了這樣的大池塘,才能出現奔四而活得依然瀟灑的單身男女。「單身只是一種不同的生 活方式,應該有一個單身的群落。單身意味著你喜歡獨居,但是不要 24 小時都獨居,現在我們作為單獨的一個人與人生的辛苦爭鬥很痛苦,但是我們作為一個群 體,互相扶持的狀態才比較舒服。」
何式凝認為, 婚姻與單身一樣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你可以把婚姻理解為就是兩個人的親密關係,那麼 1000 個人可以有 1000 種婚姻模式。因為每個人理解的親密的介 質不同,有的是性,有的是經濟,有的是友情。婚姻可以是一家為現實原因而合股的公司,也可以是一段分居兩地的柏拉圖式的精神交流。當婚姻的外延更豐富,婚 姻制度不死的可能性才能更大一些。」
而海蒂對婚 姻的解釋更符合大眾女性對婚姻的理解: 84% 的人喜歡婚姻最大的原因是有人為伴。喜歡那種穩定的、安全的、擁有共同的過去和未來的感覺 —— 歸屬感。「婚姻 已死的口號喊了數十年,但是婚姻依舊未死,這意味著今日的社會如此冷酷而對立,唯一能保證女人或男人不會被社會遺棄的地方,就是婚姻背後的家。」
剩女的 20 種類型
1. 極品型:有主動剩的,也有被動剩的。如果你有著春春般身材、曾哥般氣質、芙蓉般面容、冰冰般才華、滅絕般秉性,想不剩都難。
2. 有財型:儲蓄卡總額近八位數,每月賬單五位數,名片上頭銜是 CXO ,進出坐駕至少四個圈,連手包和名片夾都是兩個 C 。那麼,經濟適用男,在嫁你和當剩女之間給她們一個選擇前者的理由先。
3. 有才型:十年前,說人家「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十年後,說人家「 70% 潛規則與被潛規則」。人家女博士招誰惹誰了,十年還難擺脫剩女冤名。
4. 有品型:如果女兒喜歡安妮寶貝,你大可不必緊張,即使痴迷張愛玲,甚至杜拉斯也不可怕。但若她言必稱弗裡達、張懸、朱天文,每週看四部以上歐洲文藝片,郵購三本台版文學書,進兩次小劇場,只喝 85 度的現磨拿鐵,那你暫時還是別為她準備嫁妝了。
5. 無貌型:一個鋼琴八級、會唱崑曲、跳芭蕾,並且能寫一手像樣的魏碑的女人常常嫁不掉,並不僅僅是錯在她太有才了,多半還因為她實在不怎麼漂亮。
6. 無膜型:最大的幸運是沒婚姻卻有男人,哪怕是別人的男人;最大的幸福是沒有愛卻有性,哪怕一月才一次;最大的不幸是,鑽石王老五的徵婚啟事十條滿足了九條。最後一條,人家要處女。
7. 剛需型:女不嫁,母之過。好好的姑娘熬成婆,罪魁離不開丈母娘那剛性需求。房子車子加票子,讓有心者不舉,讓有力者繞行。
8. 剛剛型:她半夜上廁所從不怕,早晨從不賴床,會修電燈,會重裝系統,停車永遠一把到位,並能熟練更換車胎,看到蟑螂從不尖叫。鑑於她暫時不想要孩子,睡覺有抱枕 + 棒,小區又是管道煤氣,實在不知道弄個男人放家裡有什麼用!
9. 找爹型:男 A 的肩膀沒有父親寬;男 B 吸菸的姿勢不如父親帥;男 C 炒菜時不像父親會掂勺;男 D 沒參過軍,而父親是大校;男 E 有寬闊的肩膀,吸菸很帥,會掂勺,並且剛從軍校畢業,可他為什麼比爸爸年輕 20 歲呢!
10. 找仔型:每次見面,二話不說便開始刷鍋子補襪子噴口水星子,最能消滅一個男人獸性的,莫過於女人的經常性母性大發。
11. 無媽型:第一個男朋友很愛她,但他媽嫌她不夠漂亮;第二個男朋友很愛她,但他媽嫌她不是京滬戶口;第三個男朋友很愛她,但他媽嫌她學歷低還愛買衫扮靚 …… 你說她是不是只能找個沒媽的男人?!
12. 無腳型:當旅行成為生命中的主要活動,豔遇也很容易就代替了對婚姻的需要。就像《阿飛正傳》說的那隻沒有腳的鳥,只能一直飛,再也停不下。當然,更慘的是只有一次次飛行,卻很少有豔遇。
13. 無曲線型:大一時初戀男友劈腿,她第一次吃下整份巨無霸套餐。畢業後二任男友和她分手,她一口氣解決兩個 9 吋披薩。如今她獨佔一排沙發座安享一個 KFC 全家桶,再也不用擔心被誰拋棄了 —— 某類女性失戀體胖者的欣慰與憂愁。
14. 無性型:其實她認識的男人很多,且個個要好。他們總是一起喝酒、侃球、聊女人。某日某男至她家,兩人刷夜對飲若干,迷糊間共寢一床,半夜他狠踹她一腳,原因是她搶了他的被子。
15. 雜食型:她戀愛過無數次,每次都百分百投入,為何還是剩女?專家:你的戀愛對象都是做什麼的?剩女:大學外教、煤礦老闆、樂隊主唱、副區長、高中生、婚戀專家。畫外音:都不靠譜。
16. 雜交型:她清純起來像阿蓮,嫵媚起來像瑪麗蓮,落寞起來像林憶蓮,強勢起來像呂秀蓮,放蕩起來像潘金蓮,哭起來像秦香蓮。仔細想想,在遇到超人之前,有沒有男人有足夠的精力消受她 ……
17. 三不型:相當一批傻乎乎的痴情單身女青年共同鋪墊著「三不」 (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 男人存在的沃土。 硬套的話,同樣可以把她們稱為「三不」女人:不死心、不後悔、不靠譜。
18. 主義型:說女人是無原則的動物,這或許才是她們的幸福。女權主義者總是原則先行,絕大多數適婚男性即使不被嚇跑,也會被「波伏娃」、「伍爾夫」們的各種原則拒之門外。 每個時代都該有為「主義」獻身的人。
19. 棒棒型:在她找到 —— 比爾 · 蓋茨的智商、布拉德 · 皮特的容貌、溫特沃什 · 米勒的肌肉、休 · 格蘭特的情調、陳冠希的性慾之結合體以前,它 —— 振動棒是她最好的情人。
20. 拉拉型:儘管有些女人一生下來就是 lesbian ,但更多的則都是走過了一條從剩女或准剩女到百合,再到拉拉的微妙情感路。 索性,要剩就剩得痛快、剩得徹底、剩得有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