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6, 2010

社論-「雙英辯論」讓台灣人看清未來方向

中時社論-

     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就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問題,舉行 一場政策辯論。國家領導人和在野黨領袖公開針對國家重大政策進行辯論,在歷史上這是第一次,自然具有特殊重大意義;同時,由於議題涉及台灣和中國大陸關係 的重要發展,不僅國人高度關注,國際間對這場辯論的進行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更是寄予空前關切。對於朝野政治領袖昨天這場尖銳但不失理性的對話,我們認為可 以從以下重點加以觀察。

     首先,這是2008年台灣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國家領導人與在野黨主席難得的公開會面,儘管彼此唇槍舌劍,現場氣氛劍拔弩張,畢竟雙方終於 能夠正式晤面共商國事。在民主政治體制下,執政者與在野黨都是國家主要組成部分,平常相互激烈競爭,但對於攸關全民利益的重大課題,理應保留暢通管道,朝 野之間盡可能從事協商,避免極端對立。遺憾的是,目前台灣 朝野兩黨的互動模式,往往將「內部矛盾」化為「敵我矛盾」,兩個陣營高築互不往來的壁壘,展開互不退讓的對抗。昨天這場「雙英辯論」雖然氣氛並不和諧,但已將兩黨有關簽署ECFA的政策理念充分告諸國人,哪一方主張最符合台灣利益,民眾自有公評。 我們期盼由這場會面出發,今後朝野兩黨能夠一起努力,重塑良性溝通模式,共同追求台灣人民最大福祉。


     第二,從「雙英辯論」各自陳述的內容來看,朝野兩黨就簽署ECFA的問題所提意見,最大分歧來自於執政黨主張「壯大台灣,連結兩岸,布局 全球」的戰略,民進黨則一貫認為台灣不能太依賴大陸,必須透過國際與中國進行商務往來,才能確保主權的存續。這是兩黨長期以來有關兩岸政策論述始終存在的 差異,只是透過這場辯論,明確告訴全民。從現實來講,民進黨經過8年執政之後,應該已經瞭解他們堅持的路線,已經碰到重重困難與障礙,不僅中國大陸採取排 斥態度,即使國際社會也不能認同。同一時間,隨著中國力量日益強大,台灣無論經濟實力或國際地位卻不斷向下滑落,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多數民意支持而成立的 馬政府,提出不同的政策思維,希望能夠利用大陸市場,協助國內企業進軍全球,藉此帶動台灣經濟持續成長,這種新路線的推動,難謂其缺乏正當性。作為反對 黨,民進黨能夠著力的,應是監督新政策制定及執行過程,避免發生傷害台灣全民利益的問題,而非一直抗拒,甚至訴諸街頭運動,造成社會不安。如果國民黨的政策不受民眾歡迎,自會在下次大選中以選票顯現出來。

     第三,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將對台灣那些產業造成衝擊,可能影響多少就業機會等種種利弊得失,也是昨天「雙英辯論」攻防的主要重點。馬 總統與蔡主席各抒己見,也各有所本,但其實各項數據均為數理模型推衍的結果,一般國人最關切的還是未來ECFA簽署之後,能夠真正為台灣帶來多大的效益, 以及如果發生影響民眾權益的情事,政府如何採取因應對策將負面衝擊減至最低。就此而言,儘管蔡主席一再質疑,但馬總統也已針對政府如何降低可能的產業損害 及防止失業問題加以說明,應可減少社會大眾潛在的疑慮。我們認為簽署ECFA只要利益大於損害,而損害又可加以控管,則此一政策即無反對到底的理由。在野 黨應該努力的,乃是發揮制衡力量,確保政府部門能夠落實補償措施,將可能的損害降至最低。


     第四,國人一向關切簽署ECFA可能傷害中華民國主權,馬總統昨天面對蔡主席追問,已明確表達雙方談判,如果不能使台灣獲益,則寧可破局 也在所不惜的立場。馬總統在結辯時,甚至主動表示總統府將設立「FTA (自由貿易協定)專案小組」,由他親自領軍,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在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強化國際經貿關係,帶動台灣經濟成長。馬總統此一 鄭重宣示,需要中國當局的理解與配合,才能真正加以落實。我們期盼大陸領導人能夠瞭解在台灣複雜的政治環境下,馬政府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政策,面臨極為艱鉅 的挑戰與壓力,若要取得多數民意支持,則必須大陸方面能做某些程度的讓步,而支持台灣與各國簽訂FTA,應是最實質的「讓利」。
 
     透過前天這場辯論,馬總統充分就兩岸政策及執政黨推動簽署ECFA的堅定立場說明清楚,國人對於未來國家發展方向應能更透徹瞭解。蔡主席 在辯論中也盡力說明民進黨的態度與關切重點,讓民眾有所評斷。我們不願從孰輸孰贏的角度看待這場辯論,只希望多數國人能夠因此更加認識ECFA,建立更多 共識,使其能夠順利簽署,從而帶動台灣經濟邁向新的境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