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0

以愛與祥和的力量化解仇恨才是紀念228的意義


今年適逢二二八事件63週年,桃園縣政府28日在蘆竹鄉228紀念公園舉辦紀念儀式,縣長吳志揚到場獻花表達哀思,桃園縣紀念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游景麟與多位受難者家屬也到場參加,希望透過歷史真相的還原以及愛與祥和的力量化解仇恨。

吳縣長致詞指出,63年前的228事件是台灣近代史上的重大悲劇,桃園縣內有不少受難者,他自己也算是是難者家屬,因為吳縣長的二伯公吳鴻麒先生,當年在高等法院擔任法官,在混亂之中遭人陷害喪命於228事件,因此他能充分體會受難家屬的悲痛。

吳縣長表示,歷史不能被遺忘,但往後的日子還很長,在228日這一天舉辦紀念儀式,除了要向家屬表達慰問關懷之外,更希望從228事件記取教訓,特別是要教導年輕的下一代,從小養成愛與包容的心,避免這樣的悲劇再發生,如此才是紀念的意義。

吳縣長指出,過去每到紀念228這一天,在選舉期間經常被拿來作為悲情、仇恨的訴求,這種做法其實並不能減輕家屬內心的悲痛,反而會增加社會的混亂,應該透過學者、基金會,把過去被掩蓋、被扭曲的真相加以還原,才是好的紀念方式,政府必須從中記取教訓、好好反省,以紀念化作力量,並且以愛與祥和化解紛爭、仇視。

紀念儀式中,由吳縣長率領全體與會人員靜思一分鐘,隨後眾人繞行象徵包容、和諧與省思的二二八紀念碑,並且將手中百合花放置於紀念碑前,最後敲響和平鐘、 施放祈願氣球與和平鴿,祈求台灣、全世界永遠和諧平安。會中也安排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蔡永文院長與南崁高中國樂團進行追思音樂會,儀式簡單隆重,此 外,桃園縣各機關、學校,也在這一天降半旗表示紀念。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洪蘭:「國家應往前走」, 一甲子過去還在吵228?

要說過去這20年台灣有什麼改變,我覺得過去這20年,台灣人活得愈來愈好,物質享受愈來愈高,但是人愈來愈不快樂,而且仇恨心愈來愈強。

我生在民國36年,也就是228發生那年。媽媽是福州人,但她的台灣話都是跟鄰居學的,鄰居有台灣人、湖北人、山東人,但是鄰居之間大家的感情非常好,小 孩子也都玩在一起。

很多人說「破鏡重圓」,但鏡子打破了,就算用最好的強力膠補起來,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只要一著力,它還是會從原來裂掉的地方破掉。人的偏見是很難消除 的,挑撥這種族群感情真的是很危險的事。


979年洪蘭攝於自宅。記者陳再興/攝影、翻攝
我們都知道,種族、宗教和語言,是分隔人最主要的三件事情,是不能操弄的。我們現在真的是自由得太過了,在新加坡,如果有人操弄種族的問題,是要被抓去關 的。


我現在也在推閱讀,因為沒有閱讀,就沒有教育,而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我曾經在我任教的大學問學生,有沒有看過"簡愛",結果全班只有兩個人看過。我真的很難想 像,這是我初中就看過的書。 

我真的覺得,每件事都要往前看,但現在好像全部都在往後看。像我今年都60歲了,還在吵228,60年是很長很長的,是一個甲子。

俄國有一位科學家說過,「遺忘是有必要的」,我們要把眼光放在未來,我們真的要想辦法讓執政者知道,國家應該往前走。 


【2008/01/21 聯合晚報】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蕭美琴愛花蓮什麼?為何花蓮人要選個才住幾天的中國琴 ?

Eric Chou  - 2/25/2010 [聯合新聞網]



我先聲明我不是花蓮人, 我也沒有替花蓮人說話,我只是自己覺得納悶奇怪,蕭美琴為了選補選的立委入藉花蓮沒有多久,她愛花蓮什麼?我不懂。換做是我,如果台東要選立委也好,縣長 也罷,也從北部或西部從天而降一位跟台東亳無關係的人,即使他是政治明星知名度很高,我會選嗎?打死我吧,我才不會選這種投機份子!地方性的民意代表首要 就是要了解地方,一個從來沒有在地方生活過的人,她懂什麼?她了解花蓮?她知道花蓮民眾的需求?她知道花蓮的好?她明白花蓮的人?

蕭 美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別的,就是她過去精采的記錄。阿扁當政八年期間她最紅,她享受到很多其他民進黨員望塵莫及有形的和無形的東西。好的位置她先佔, 好的地方她先去,有什麼可以出鋒頭的她一定在列。阿扁再怎麼錯,蕭美琴永遠站在第一線幫他說話,就算到後來真的被判了刑證明阿扁確實是犯了錯,也從不見蕭 美琴小姐出來跟國人道歉。結果一場民進黨的內鬥還被別人說成是[中國琴],痛哭,落淚,結果今天為了要讓民進黨在東部接連開花結果,蕭美琴臨時的把戶藉遷 到花蓮只為了選舉。當了幾十天的花蓮人就說自己愛花蓮,各位,這話說的真心嗎?我不知道,你們自己去評斷。

如 果今天台灣的選民是只看光鮮亮麗的明星,卻不重視真正在地方耕耘奉獻自己所學所長的人,那麼我也無話可說。只是咱們不妨來看看,如果今天蕭美琴小姐沒有補 選上花蓮縣的立委,大家看看她會不會把戶藉遷出然後再轉戰到其他的地方?即使是她輸了,她仍然把戶藉留在花蓮,那麼證明她是真心愛花蓮,也許下次縣民們不 妨考慮給她一次機會來服務地方。如果她把戶藉遷走了,那就代表她只是一個過客,只是一名想利用自己的名氣撈到好處的投機份子,她不是真心的愛花蓮,一切都 只是為了政治目的。那麼花蓮縣的民眾就要把眼睛打開,看看這樣的一種人是什麼政黨派來的,這種人和這種政黨的格,的話,能信嗎?能聽嗎?花蓮縣民自己可以 去做一個明確的判斷。

只是我懷疑,在花蓮用這種北部和西部的選舉方式大打明星牌和廣告戰有用嗎?一個從來跟花蓮沒有任何關聯的人為了選舉突然說自己愛花蓮了,這種話可信度有多 少?再者按照過去蕭美琴和陳水扁如此友好的關係,東部的民眾會忘記這段嗎?花蓮的朋友會忘記蕭美琴大聲的幫阿扁說話,圓謊的鏡頭嗎?

或許我只要簡單的問一句就好,蕭美琴愛花蓮什麼?

《讀者文摘》的"台灣最受信賴名人排行榜"


台灣最受信賴名人排行榜  

《讀者文摘》去年十月列出八十位臺灣各行各業知名人物,由七百六十 名線上受訪者進行一到十分信賴度評比,一分是最不信賴、十分是最信賴, 調查單位再針對評分結果計算平均得分及排名。
排名            名人                   得分
---------------------------------------------------------
 1,慈濟創辦人 證嚴法師        7.58
 2
,鑑識專家 李昌鈺            6.94
 3
,電影導演 李安              6.89
 4
,天主教樞機主教 單國璽      6.82
 5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6.74
 6
,國宴主廚 阿基師            6.73
 7
,暨大前校長 李家同          6.68
 8
,美國職棒大聯盟球星 王建民  6.64
 9
,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6.60   
10
,綜藝節目主持人 張小燕      6.57
11
,超級馬拉松選手 林順傑      6.33
12
,作家 劉墉                  6.24
13
,紅十字會總會長 陳長文      6.19
14
,鴻海董事長 郭台銘          6.18
15
,插畫家 幾米                6.13
16
,監察院張 王建煊            6.11
17
,歌仔戲小生 孫翠鳳          6.10
18
,導演 吳念真                6.08
19
,佛光山創辦人 星雲法師      6.03
20
,綜藝節目主持人 陶晶瑩      6.01
21
,作家 吳若權                5.98
22
,歌手 庾澄慶                5.90
22
,歌手 張惠妹                5.90
24
,歌手 伍佰                  5.89
25
,電影導演 蔡明亮            5.87
26
,談話性節目主持人 于美人    5.83
27
,歌手 王力宏                5.82
28
,電視製作人 王偉忠          5.79
29
,電視主播 方念華            5.78
30
,長榮集團總裁 張榮發        5.76
31
,作家 龍應台                5.73
32
,綜藝節目主持人 蔡康永      5.72
33
,名模 林志玲                5.71
34
,作家 王文華                5.67
35
,演員 林依晨                5.66
36
,演員 桂綸鎂                5.62
37
,總統 馬英九                5.59
38
,談話性節目主持人 吳淡如    5.56
39
,歌手 蔡依林                5.53
39
,談話性節目主持人 陳文茜    5.53
41
,模仿藝人 邰智源            5.46
42
,流行樂團 五月天            5.45
43
,流行樂團 S.H.E.            5.42
44
,台塑集團總裁 王文淵        5.41
45
,綜藝節目主持人 張菲        5.39
46
,歌手 陶喆                  5.37
47
,遠雄集團董事長 趙藤雄      5.35
47
,衛生署前署長 葉金川        5.35
49
,彩妝師 牛爾                5.28
49
,富邦集團總裁 蔡萬才        5.28
51
,演員 陳喬恩                5.24
52
,歌手 周杰倫                5.18
53
,行政院長 吳敦義            5.14
54
,中研院前院長 李遠哲        5.08
55
,電視主播 陳雅琳            5.05
56
,中信金融董事長 辜濂松      5.03
57
,談話性節目主持人 李濤      4.99
58
,演員 言承旭                4.93
59
,演員 趙又廷                4.89
60
,遠東集團董事長 徐旭東      4.88
61
,綜藝節目主持人 胡瓜        4.85
62
,前副總統 呂秀蓮            4.76
63
,立委 邱毅                  4.74
64
,行政院前院長 蘇貞昌        4.70
65
,時尚名媛 孫芸芸            4.68
66
,綜藝節目主持人 S         4.59
67
,名嘴 胡忠信                4.56
68
,綜藝節目主持人 利菁        4.51
68
,綜藝節目主持人 吳宗憲      4.51
70
,民進黨主席 蔡英文          4.49
71
,壹傳媒集團主席 黎智英      4.48
72
,名嘴 張友驊                4.45
73
,談話性節目主持人 鄭弘儀    4.44
74
,綜藝節目主持人 豬哥亮      4.42
75
,前總統 李登輝              4.34
76
,藝人 瑤瑤                  4.12
77
,歌手 楊宗緯                4.03
78
,談話性節目主持人 謝志偉    4.01
79
,行政院前院長 謝長廷        3.99
80
,前總統 陳水扁              2.44
自稱獨派的人士因沒有人上榜所以傳電郵罵讀者文摘民調為爛民調”.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比地球暖化更危急的人口風暴

Big Eagle 註: 2005年我到國科會對促進台灣產業做短期的研究. 當時馬上發覺到台灣少子化的趨勢. 並且也在公開演講時題到這項危機. 沒想到短短五年這現象已變成如此的嚴重.

  • 【撰文/李建興 整理/孫蓉萍、黃筱雯轉自2/24/2010中時雜誌
    消失中的台灣人: 人口危機你該如何因應? 台灣創下全球最低的出生率,成為全世界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當多數人還認為這只是一場不須著急的慢性病時,人口風暴卻早已襲擊各個相關產業,影響消費力、國力,甚至你我的未來。少子化的台灣,正面臨一場世紀大海嘯,你,警覺到了嗎? 這是一起真實的案例,場景是北部的一家婦產科診所。在熱鬧的大街上,這家五層樓高的醫院,卻有著說不出的寂涼,老舊的招牌忽明忽暗、字跡斑駁,讓人難以辨 認診所的名稱。事實上,這家婦產科早已名存實亡,室內的手術燈不點,手術袍丟在一邊,很難想像,這位高姓醫師開門營業,只是為了保有醫師開業證明,更令人 訝異的是,高醫師早已改行當「驗屍員」了。 今年六十歲的高醫師,在十幾二十年前,是北部頗負盛名的婦產科名醫,極盛時期,診所一個月幫七、八十名產婦接生。但隨著國人越生越少,診所生意一落千丈, 一九九五年,高醫師偶然發現領有醫生執照從業人員,其實有資格擔任驗屍員,替意外或病死家中的往生者開立死亡證明,以利家屬辦理後事。因緣際會下,他開始 利用閒暇之際兼職當驗屍員,沒想到隨著婦產科門診人數驟降,高醫師越來越有閒從事副業,幾年下來,副業變主業,高醫師從一位迎接新生兒的婦產科醫師,變成 看驗屍體的驗屍員。
 
警訊1/新生兒驟減,婦產科醫師變驗屍員
從「迎接新生」到「目送往生」,對高醫師來說是何其大的轉變,現在無論多晚多遠,只要 case一到,就得隨call隨到,忍著屍臭味工作。目前他的診所一天看不到三個病人,但卻曾有一個月開立三百多張死亡證明的紀錄,若以每張收費兩千五百 元計算,月收入竟可高達七、八十萬元。雖然許多親友都對堂堂一位醫師淪為驗屍員無法接受,但高醫師卻不以為然地說:「時勢所逼,有什麼辦法?更何況當婦產 科醫生,全天待命,開一個診所,得請九位護士,一個月固定開銷三、四十萬元,像我這樣,收入比接生好多了!」 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少子化引來的「人口風暴」,高醫師的故事並非特例,在台灣不同領域,卻上演著類似的劇情。
 
警訊2/少子化衝擊校園,教授變成行李員
對於今年三十六歲,曾經是大學講師的洪老師來說,近半年來,可說是畢生最難熬的寒冬,畢竟到 現在已經好幾個月了,他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失業了!」因此,他選擇封閉自己,也謝絕親友的詢問與關心,空洞的眼神掩飾不了無奈的心情:「萬萬沒想到, 我居然也會有這麼一天!」 回想過去在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少子化,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而使得教職員成天處於失業的恐懼中,甚至為了巴結學生,他還曾經親自在開學之際到車站幫新 生扛行李……,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幫學生扛行李,在一般人眼中,真是匪夷所思!這些記憶,讓人不堪回首,他不曉得失業對自己而言,到底是一種解脫還是懲 罰。幾年下來,那股作育英才的熱忱全被磨光了,洪老師想起二○○五年時,數百位流浪教師上街頭抗議,他還冷眼旁觀,認為少子化只對基層的國小老師有影響, 萬萬沒想到,這股浪潮來得這麼快,曾幾何時自己也變成「流浪教授」了!六年洪老師回國那年,正逢國內入學新生減少,而各大學卻廣開系所的尷尬年代。在當時,還發生「十八分錄取大學」事件,從這一年起,許多大專院校就展開縮 編政策,這讓從小一路平順,第一次求職的他,遭逢了人生一大挫折。他發現,有許多和自己一樣頂著「博士新貴」身分的競爭者,奮力地想擠進「大學的窄門」。 就拿南部的某管理學院來說,要聘請十一位專任教師,應徵者卻近百人,最後「雀屏中選」的新科老師,三分之二是喝過洋墨水的名校博士。洪老師拿著文憑一路從 北應徵到南,最後勉強進入台南一家技術學院任教。 但任教第一年,洪老師就面臨幾堂課因選課人數不足而開不成的窘境,但為了護住飯碗,他只好效法其他資深老師,和校方打商量,寧可犧牲鐘點費,硬著頭皮開 課,這時他才驚覺,自己離「百萬元年薪」似乎越來越遠了!且在第二個學期中時,校方就「優退」了十幾位學生缺額較多的科系教師,許多安穩任教十多年的中年 教授,就這麼無預警地失業了,「校園中還曾傳出有老師因無法接受事實,失心瘋似地在課堂吼叫!」 第二年,重頭戲來了,由於教職員遇缺不補,校方開始要求菜鳥老師兼行政職,同時也鼓勵教師接國科會或企業專案,以替學校廣闢財源。更扯的是,在大學指考 時,學校堂而皇之地要求老師們仿效補習班招生,到各高中「入班宣傳」,甚至在開學之際,校方高層下了一道命令:「少子化招生更不易,學生個個是寶,要設法 留住他們的心才行!」要求老師們領著大二的學生分組到學校附近的台鐵、高鐵以及統聯車站,幫新生拎行李。 洪老師實在不懂,記得自己念大學時,教授不都是高高在上嗎?怎麼自己狼狽到變成「行李員」?但更慘的在後面,隔年八月,大學聯考放榜,洪老師的學校招生嚴 重不足,校方竟然在兩周後,宣布裁撤幾個系所,要求數十位老師走路,他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好面子的洪老師與高醫師一樣,不肯承認自己是「失落的族群」,但認識他們的人,每每一聽到如此際遇,都深感震撼。按理說,他們學歷好、工作努力,應可 以工作生活無虞,卻因為少子化,來不及應變,生涯拉出警報。這絕非杞人憂天,一場「人口風暴」,正悄悄地逼近。
 
台灣人口風暴/遠比想像中來得快又急
《今周刊》自三年起就陸續關注少子化、人口老化危機等議題,事隔幾年,這場世紀災難居然比我們想 像中的還可怕。拿八年經建會委託學者擬定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來說,當時預估九年的出生人口是二十.二萬人,總生育率是一.一一,孰料人口下滑的幅度 卻超乎預期,去年出生人口不但跌破二十萬人大關,總生育率一,遠低於全球平均值二.六,更成了世界之末。 事實上,錯估情勢的不只是經建會,連一般人也多半不曉得事態嚴重。令人擔憂的是,當世界各國力勉狂瀾拯救少子化問題時,只有台灣還原地踏步,數字足以證明 一切。西方國家幾乎在二○○○年以前就已經透過政策鼓勵,讓總生育率回升,新加坡、日本也都分別在前兩、三年前止跌回升,連和台灣一樣嚴重的南韓,跌幅也 都已趨緩。 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楊靜利分析,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現實環境太差,加上國人的自覺能力太弱,誤以為這是日本、歐美國家的問題,「急速下滑的 生育率病毒,漠視是基因,流行病加上不良的體質,就容易病入膏肓!」 根據《今周刊》針對一千位民眾所做的調查,發現因為沒結婚以及礙於經濟負擔考量,是台灣人不生小孩的最大主因,分別占了七成三及四成一,亦即,很多人到了 適婚年齡還沒結婚,自然就不會生小孩。還有,近幾年來台灣經濟情況不佳,也導致許多人怕養不起而不敢生小孩。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李美玲則以生理、職 場、經濟三大因素分析國人低生育率的原因。 李美玲分析,在生理因素方面,不婚、晚婚、晚產、少胎並列台灣少子化的四大主因,以目前的職場環境而言,對於育兒婦女來說十分不友善,特別是工作權往往在 生養孩子後「人事全非」,而且日益嚴重。在一九七九年,台灣婦女因生育而離職,只需四十個月就能重返職場,但到了去年,時間卻已經拉長到了七十五個月,等 於婦女因生產而離職,得超過六年才能再投入職場。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一般人對「人口風暴」認知不足,甚至根本不認為這是一個危機。研究人口問題多年的台灣人口學會祕書長暨政大社會系主任林佳瑩就作了一 個巧喻:「人口風暴就像一場來得又急又猛的海嘯,人們一開始舒適躺在岸邊,聽到嗡嗡聲響時,以為災禍還離自己很遠,但往往還來不及起身,就已大難臨頭!」 或許你會自我安慰,「少子化問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似乎還好,日子還不是照樣過!」但林佳瑩說,「很抱歉!這場風暴沒有倖免者!」...(精采完整內文請 見《今周刊》688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為何台灣人甘於日本統治

本文摘自《歷史大脈絡》 作者:許倬雲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向中國勒索鉅額賠款,更要求中國割讓台灣。馬關議和,李鴻章請求以更多的賠款代替割臺,但是日本志在以台灣為南進東南亞的基地,堅決不肯,並以再開戰爭為要挾。當時中國的北洋海軍已全軍覆沒,哪有能力再戰?於是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

日本佔領台灣,五十年來對台灣的發展留下深刻的歷史刻痕,於台灣本身、中日 關係及東亞整個情勢都有重大影響。日本以重兵登陸,接收台灣的人民、土地。台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成立台灣民主國,向清廷宣告獨立,不侵不叛,長為 中國東藩。然而在日本重兵攻擊之下,共和國只是曇花一現。日本侵略者,死傷不下三萬餘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台灣損失更大,官方報告中國軍隊死亡一萬餘人,實際傷亡遠大於這一數字。單以嘉義以南,日軍攻擊掃蕩村莊,不加選擇,台灣百姓死者不計其數。有的村莊,尤其客家聚落,往往不分老幼,全數被害!有人“走反”逃入內山,死於饑寒疾病者,更不勝計。最不忍言者:台灣長久存在族群之間的爭鬥,在日軍鎮壓之時,竟有人乘勢侵奪他族聚落的土地田園,也殺戮婦幼,不留活口

日本以優勢兵力,確定了在台灣的統治權。台灣人民的反抗並未停息,延續逾年。在日本已經完全掌握台灣之後,仍有反抗的行動此起彼伏,例如西來庵事件則是規模較大之事件。到了20世紀初,台灣人民雖不再有武裝行動,但希望能以議會選舉取得參政的權利。林獻堂等人的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等人的台灣民眾黨,都是領導爭取民權運動的;然而,不論是溫和地向日本當局請願,或是積極地組織民眾,都未有效果

自從16世紀起台灣已是華南閩粵移民的開拓之地,當地原來居住的族群經過數 百年涵化,已經融入人數較多的漢人族群。台灣民風方言,宛如閩南與客家的原鄉。然而,這一移民社會帶去的大陸文化,民俗成分深厚豐富,而社會結構則有開拓 社會的樸質粗獷的特色;大陸文化的上層部分,還未在臺紮根。
日本殖民台灣,曾經允許臺胞離臺遷回大陸。當時離去的都是地方縉紳,可謂社會的領導階層。再加上日本改變台灣的土地制度,許多墾戶失去了土地,原有的土地使用者(其實也是出租土地由佃戶耕種的二級地權所有者,小租戶)一變而為社會的上層,他們及其子孫接受了日本教育,多數是醫生或律師,成為新的社會精英,台灣的社會結構及文化趨向遂為之丕變。

日本殖民台灣,遵照後藤新平的主張,採取逐步同化政策,一步一步地改造台灣。他計劃之中,台灣人接受日本教育,但教育素質不能與日本人的教育相同,重視台灣的中學設施。在1945年日本退出台灣時,日本子弟專用的中學,師資與設施都遠遠優於台灣百姓受教的中學。1922年曾實施日臺共學,但徒具形式而已五十年來,台灣百姓不能選舉自己的議會,更遑論選出帝國政府的議會代議士了。

按照後藤新平設計的日程,完全同化台灣人當在八十年之後。為此,日本有獎勵 台灣人的“皇民化”政策:全家講日語的“國語”家庭,而又願意供奉日本神社的“麻”者,則“晉陞”為“皇民”,地位超過一般台灣人。然而,到1942年太 平洋戰爭時,廁身“皇民”的台灣人不過百分之四。太平洋戰爭中,台灣人參軍,也有人因此“晉陞”為“皇民”,至戰爭結束“皇民”比率已到百分之七。按照這 一進展速度,大約需要八十年,方可將台灣人完全同化。“皇民”可以擔任公職,但是職級不高。日本殖民據臺五十年,台灣人至多擔任街莊級的職務,在警察系統也不過是“佐”、“補”類輔助之職;台灣人能在州郡級任正職者,五十年內,數人而已。甚至在工商業界,除了所謂“四大家族”(辜、林、陳、顏)擁有巨產,經營多方之外,大型企業(例如幾家制糖株式會社)均由日本人經營。 台灣人的事業,不外地方性的運輸、製造與服務行業。於是,已如前述,台灣的精英層是各地的醫生、律師與中學教員。他們均以知識專業為生,接受了日本教育, 喜愛日本轉輸的西方音樂與藝術。這批新興的精英,即使有人是過去地方縉紳的後代,其文化內涵與生活價值均與其父祖等不同。凡此社會的改變,對於台灣的發展 都有深遠的影響。

日本統治台灣,是在帝國擴張戰略中作為南進的基地,也以其農業生產力支援日本本土(內地)的工業化。為此,日本治臺政策是建立秩序,安撫人心,俾能有一個穩定的台灣,支援其“大東亞共榮圈”的擴張。 從20世紀初,日本逐步推行建設計劃,其中最有成效者,則為衛生、治安、農業生產幾個方面。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濕熱,常有傳染病發生。日本殖民當局用不 可抗拒的公權力,設置衛生警察,督責百姓注意公共衛生。於是為時不過十年,台灣已能排除霍亂、瘧疾等大眾傳染病,也在相當程度上控制了麻風病與肺結核。
治安方面,殖民當局也以警察制度嚴密控制小區。警察權力嚴刑峻法,不容挑戰日本法官來自日本本土,與台灣人並無個人關係的瓜葛,是以公正無私。法律嚴峻而能無私,不是清朝統治可以同日而語。

為了發揮農業生產的潛力,日本殖民當局致力於改良農作物品種,推廣施肥、防蟲,也有系統地建設水利設施。更在台灣設立大規模制糖工業及水果加工業,使農業與工業經過一貫作業,獲得最高利潤。凡此政策,不啻進行了全方位的農業革命。台灣竟可說是亞洲第一個進行“綠色革命”的地區。日本殖民當局也在台灣推行普遍的國民教育,一般兒童都須接受六年義務教育。這一普及教育,全面提升了台灣百姓的知識水準。當然,前面敘述的幾項設施,也必須有受過基本教育的人口,方能真正生效。

日本的殖民政策經過上述幾項設施,使台灣百姓的生活水準及社會秩序,都有所提高。 清末期雖有劉銘傳著手進行若干建設,但台灣還是在開拓社會的階段,公權力不能有效地保護人民。日治時代,於十餘年內台灣經歷了巨大變化。雖然台灣人至多只 是日本的二等國民,一般百姓也已安於新生活,至於“晉陞”為“皇民”的少數人,則完全認同於日本,感激殖民者“賜予”的“現代化”。這一歷史現實,大陸的中國人並不知悉;在1945年台灣回歸中國,以及1949年國民黨遷臺時,大多數來自內地的人,也無法理解不少台灣人甘於日本統治的心態,以致兩個族群間 長期的誤解至今不能融合無間。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阿修伯 評228紀念日的意義


被台獨人士視為建國聖日的「228紀念日」又來了,今年是第63屆。唉!怨歎憤慨、痛苦悲情了63年,實在有gao久啦,「臺灣國」的影子卻仍然似有若無。

115日臺灣「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舉行迎春聯誼茶會,馬英九總統受邀參加。一如往常,他照例道歉賠禮並發表對此事件的講話:「還有部份事實沒有非常清楚,政府相關機關應繼續研究,讓所有的事實真像都可以出來。」他並宣稱:「明年國家級228紀念館將開始運作」。

現在臺北市已經有一個「市級」「228紀念館」,還正在修建一座更宏偉壯觀的「國家級」「228紀念館 」,目地不外是加強反中仇華,臺灣獨立建國意識罷了。

經過這麼多年,朝野花費了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調查、研究、統計、撫慰、道歉、賠償,其論述可謂汗牛充棟矣,還要「繼續研究」什麼呢?難道要找出每一件個案細節,巨細無遺,不厭詳細瑣碎,沒完沒了的研究到「非常清楚」嗎?

據「臺灣海外網」120日透露:自去年10月臺北市政府樹立了許多指示牌,把「228和平公園 」改名為「228和平防災公園」,加了「防災」兩字,真是不侖不類,被民進党市議員猛烈抨擊,真不知臺北市政府是什麼意思什麼心態。

持平而論,228這一不幸事件在整個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實在算不得是特大特慘的事件。明清時代,大陸來台移民閩、客、漳、泉及原住民分類爭 戰械鬥,「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多數事件死亡人數都超過了228。日本侵台平臺治台,雲林大屠殺、阿公店大屠殺、鐵國山柯鐵虎、高雄林小貓、苗栗羅 福星、北埔事件、林杞埔事件、土庫事件、噍吧年事件、霧社事件、其他張火爐、陳阿榮、李阿齊、賴來、羅臭頭、余清芳……舉不勝舉。每次事件日本人屠殺的臺 灣人都是228死亡者的數倍至數十倍,怎麼沒有臺灣人要修建一個紀念碑、紀念館、要求日本人道歉賠償呢?

台獨人士為了顧全大局聯日抗中,因此不提日本人對臺灣人的屠殺、歧視、欺壓、剝削,反而歌頌讚美日本人在臺灣的開發建設貢獻,這是情有可原。基於 同樣道理,也應不分族群化解怨仇,聯合在台外省人團結抵抗外敵才對。為何還要喧染誇張,強調外省人(蔣介石、陳儀……)治台失政造成的228事件咬住不 放,堅持要「懲治元兇蔣介石」,即使已經道歉賠償、立碑、建館、放假紀念,仍然不依不饒呢?仍然痛駡「中國豬」「支那豬」呢?125日自由時報報 導:200多位228受難者家 屬將要控告國民黨,要求國民黨正式道歉、公開認錯、坦然面對,並要求國民黨以黨產賠償20億元,維持228紀念館的運作。看樣子還要繼續大閙下去,不會放 蔣家及外省人干休的。

馬英九多次為228道歉,他到底代表誰?發生228時他還沒出生,絕對不是他的責任,因此絕不是為他自己道歉,應該是代表國民黨道歉。但同樣是國 民黨大員,擔任過党主席的李登輝、連戰、吳伯雄等等却不用道歉?原來李、連、吳等是臺灣本土人,是「受害者」,馬是外省人是華人是「加害者」,所以要道 歉。也就是說,全體外省人包括大陸中國人和海外華裔華人華僑都要向臺灣人道歉,這是外省人華人的原罪。

那麼多人研究228,卻沒有人研究出無辜的外省人小民、跑單幫的溫州小商販、低層軍公教人員,他們不是貪官汙吏,卻成了臺灣人起義英雄洩憤的對象,冤死者無人理睬無處求償!

馬英九數次親赴烏山頭,向修建臺灣嘉南大圳的日本人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先生的銅像贍仰致敬。知恩圖報懷想紀念是高尚的品德,但八田先生是在日本 殖民政府統治臺灣殖民地時,盡心盡力效忠大日本皇國的日本人,是為了日本的國益,開發臺灣以增強日本的國力,向外擴張侵略。當然,臺灣人農民也受到了嘉南 大圳的利益,不過,那只是「沾光」而已。此圳絕對的控制在日本人手中,日本人分得的是獅子份,臺灣人分得的是蟲鼠份,值得馬英九代替臺灣人如此感恩嗎?馬 英九之所以再三向八田致敬感恩,以及太多次為228向臺灣人道歉,都是為了討好皇民台獨泛綠人士,其心態頗為怪異,其效果是過猶不及。

台獨人士已經把對臺灣有功的日本統治者和228死難者恭封為神,稱之為「臺灣神」敬虔膜拜,祈求保庇臺灣獨立建國成功。八田與一就是「日裔臺灣神」之一,而鄭成功、沈葆楨、劉銘傳這些中國人是沒有資格成為臺灣神的,是令臺灣人厭棄的!

俗話說:「日久他鄉是故鄉」,可憐居台六十餘年的外省人,至今還不被台獨人士接納,反要與他們清算228的仇恨。外省人歸化 Naturalize)臺灣都會被台獨揭發「冒充臺灣人!」,任他馬英九鞠躬道歉不已,還是改變不了「一隻中國豬」!外來「中國畜牲」(臺灣海外網上 語)!有那麽深的仇恨嗎?
[原載於2/18/2010: NO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