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0, 2008

追蹤美國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Sino-Swearing Aircraft Corp.)掏空案情

Big Eagle 請讀者仔細看政府投資的明細表(左圖).....

華揚史威靈公司於1995年三月間成立,從事飛機研發與量產,國內對華揚史威靈累積投資五點七五億美元 (2,250億台幣),持股達百分之九十一點六,最大股東耀華玻璃公司、國發基金及航發會共投資四點二六億美元,目前公司淨值為負六千萬美元 (1.8億美元)

據瞭解,經濟部於2005年間指派郭清江擔任華揚史威靈董事長時,公司淨值尚有近三億美元,兩年多的時間內卻由盈轉虧,疑有掏空近五億美元情事,特偵組今年二月底主動剪報分案,由檢察官林(吉吉吉)慧、越方如偵辦,全案朝涉及瀆職及背信罪方向進行。

據指出,特偵組分案後立即開出傳票,要求郭清江說明,但郭清江目前在美國及台灣兩地往來,居無定所,檢察官屢次傳喚不到,將他限制出境。郭清江在三月間與檢方取得聯繫,並於上週前往特偵組應訊。

郭清江應訊時,以有要事須赴美處理為由,請求解除限制出境的強制處分,但檢方不允。郭清江不服,日前依刑事訴訟法第四百一十六條規定,向最高法院聲請「準抗告」,請求駁回檢察官限制出境處分,目前正由最高法院審理中。

為釐清華揚史威靈公司結構、政府投資資金及公司決策過程,特偵組也傳喚經濟部相關官員說明,訊後均飭回。檢方預計不久後將本案由「特他案」改為「特偵案」,並傳喚更高階官員到案說明。

(中廣新聞劉映蘭報導) 在美設立生產商用小飛機的華揚史威靈公司被立委賴士葆爆出,民進黨政府不但賤賣,而且在今年四月即將要完成的交易合約上,找不到未來每架飛機7萬美金的權利金要交付給誰,賴士葆質疑這就是經濟部急著出售史威靈的原因之一,因為佣金可能進了某些人的口袋,但賣掉後要再調查外國私人公司就很困難了,賴士葆說: 「經濟部簽這樣的約是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沒有一毛錢入帳...因為裡面帳目非常可疑,在郭清江去作董事長後,裡面一筆爛帳。」 對此投資史威靈的最大股東耀華公司執行秘書杜紫軍表示,決定出售是因為評估要到2011年史威靈才會獲利,但立法院已經做成決議,在2009年之前沒有獲利,政府就不再投資。

賴士葆立委的消息:

年年虧損的史威靈,郭清江卻坐領高年薪1000萬(比總統年薪還要高)、獲配高級房車,並領取股票選擇權2.5億元:史 威靈93年度虧損19.23億元,每股虧損高達34.12元,是政府目前為止所有轉投資事業來說,虧損最嚴重的公司,可是,郭清江上任後,一年年薪 為1000萬元,另配有房子、高級賓士車(Mercedes Benz),還不打緊,他還領取股票選擇權(Stock Option2.5億元,比陳總統一年薪給(薪俸、公費與年終獎金)624萬元高出甚多。令人憤怒的是,為何史威靈公司嚴重虧損,董事長卻可大領薪資、 享受貴賓待遇,還不斷要求政府出錢投資史威靈,簡直是「挾公器、以自肥」。

Saturday, March 29, 2008

經濟部函送檢方偵辦華揚史威靈

華揚史威靈掏空案 郭清江禁出境

2008/03/30 聯合報】


政府投資兩百億元的華揚史威靈公司爆發遭掏空弊情案經最高檢察署特偵組主動分案及經濟部函辦資料,檢察官已於日前以被告身分傳喚前董事長郭清江訊問,認為涉掏空嫌疑,並限制出境。

特偵組掌握的卷證資料顯示,郭清江擔任華揚史威靈董事長兩年多期間,幾乎虧光政府全部投資,甚至還有負債;究竟當初如何決定投資、政策形成過程是否有特殊考量,特偵組認為有必要逐一釐清,下一波將傳喚相關決策官員。

八十三年經濟部投資成立商務飛機公司華揚史威靈,陸續出資六億多美元(合新台幣約兩百億元),希望飛機量產時能將零組件訂單移回台灣,帶動台灣航太工業。

郭清江在美國取得航太博士,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邀他回台[],為台北捷運進行體檢,並成為市府顧問;政黨輪替後,郭清江出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九十四年由經濟部指派出任華揚史威靈董事長,扁系色彩濃厚。

據指出,郭清江上任時,華揚史威靈淨值還有近三億美元,但兩年後他離職,公司淨值幾乎為零;且郭清江任內以高於台灣製造成本兩倍的價格,將華揚史威靈研發飛機的零組件發包給國外廠商,被抨擊違反當初政府投資目的。

華揚史威靈嚴重虧損,外界質疑聲浪指向郭清江,認為華揚史威靈投資策略很奇怪,郭還坐領千萬元年薪;大選前又傳出華揚史威靈擬賣出八成股份,疑賤賣國產,特偵組就剪報分案,經濟部認為疑點重重,也函送檢方偵辦。

特偵組取得相關資料後,逐步釐清政府投資華揚史威靈的相關單位及出資情形,日前寄送傳票到郭清江戶籍地,發現他早就未居住該址;後來透過管道要他到案說明,由於他的住所不定,在美國又還有住所,檢方因此將他限制出境。

據了解,郭清江到案後提出許多辯解,強調航太事業本來就是高風險,公司曾有機會轉虧為盈等。不過檢方初步清查,懷疑其中弊端不少,除要求相關單位配合調查,並決定全面清查華揚史威靈所有投資,決策者也都要到案說明、釐清責任。

Big Eagle :陳水扁當台北市市長時,捷運工程進行艱難.陳向當年"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陳隆志教授求才協助.陳會長依當年南加州分會會長李英偉教授的推薦,請程孟郎教授(企管專家,在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任教.2004 年去世)及在波音公司工作的郭清江博士共同由工程及企管兩方面雙管齊下協助台北捷運的問題.

Support Democracy of Taiwan

What's good for Taiwan

It needs to be independent, it needs a healthy economy, and it needs ties with the mainland.

By John R. Bolton
March 29, 2008 / Los Angeles Times

[Big Eagle thinks Mr. Bolton's analysis of recent elections in Taiwan is right on the heart of all discussions. The article is shown in LA Times and Big Eagle likes to share it with readers of this Blog.]

ON MARCH 22, Taiwan's citizens, demonstrating their commitment to a free and open political system, overwhelmingly elected Ma Ying-jeou (馬英九), the candidate of the Nationalist Party (國民黨), as their new president. With 76% of eligible voters turning out, Ma beat the Democratic People's Party candidate (Big Eagl's correction: it should b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 DPP: 民進黨), , 58% to 42%.

This represents Taiwan's second peaceful transition of power through free and fair national elections; the first came in 2000, when incumbent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
陳水扁), of the DPP, defeated the Nationalists, who had maintained one-party rule for nearly alf a century.

Many in Europe and the U.S. have misinterpreted what Ma's victory, combined with an earlier Nationalist Party win in national legislative elections, means for Taiwan's future. It does not mean that Taiwan is shifting from pursuing independence from China to its very opposite, reunification with the mainland. Quite the contrary. Certainly, many Nationalists do hope for ultimate reunification. But Taiwan's political life is far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simplistic dichotomy in many Western media reports.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there has been remarkable stability in the center of Taiwan's politics. Faced with the options of reunification, independence or continuation of the status quo, substantial majorities of Taiwanese have chosen the status quo, at least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at status quo is that the island is a state --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 that meets all the key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criteria: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a defined territory and a stable population.

In a 2007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 in Taiwan by Taipei's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81.5%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supported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while deciding on re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 at an unspecified future date. Only 10.2% wanted independenc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only 2.2% wanted reunif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of course, Taiwanese of all political stripes complain about thei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isolation and about Beijing's efforts to further that isolation, especially its effort to force nations to choose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either TaiwanChina. Taiwanese fear that if China's policy prevails and renders them completely isolated, Beijing would face minimal international opposition to increased hegemony over the island and, ultimately, to Taiwan's unwilling absorption into the mainland.

Ma's campaign focused on Taiwan's economy, which, despite a 5.7% growth rate in 2007 --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or Europe would love to match -- has lagged compared with some other Asian economies. In particular, many Taiwanese fear that long-standing political disputes with China have kept Taiwan from fully benefiting from the mainland's economic expansion.

This is a threat because it is Taiwan's enormous stature in the world economy that gives it political leverage, with or without formal recognition. In fact, Taiwanese investors, managers and workers already increasingly rely on the mainland fo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although they often do so in concealed and tortuous ways to avoid scrutiny by the government in Taipei. The issue, therefore, is not whether economic closeness with China is going to happen, but whether it will happen open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thus more likely to be to Taiwan's advantage. This is the change that Ma argued he could bring.

Ma's strong support for closer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reflects the widely held expectation that such ties will improve Taiwan's economic position. Moreover, in pursuit of those ties, he will downplay Taiwan's political challenge to China, not because, as many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mistakenly believe, he ultimately seeks to lay the basis for reunification, but because he believes that enhancing Taiwan's economic strength will lead to increased political strength for whatever negotiations come later with China. That is entirely sensible. An economically weaker Taiwan is hardly well-positioned to stand up to the rapidly growing Chinese economy.

U.S. policy has long held that the Taiwanese people shoul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about their political future, free from Beijing's political or military coercion. Unfortunately, during Chen's administration, relations between Taipei and Washington grew chilly, as much or more because of mistakes in Washington than anything Taiwan did. Whatever the causes of the tension, however, now is the time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reaffirm clearly and unequivocally that it suppor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s will in Taiwan's elections and will continue to stand beside its longtime ally, including through necessary military assistance.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 clearest way of expressing that support is to give full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the state that already exists and that the Taiwanese overwhelmingly wish to preserve. Maintaining ambiguous, informal ties to Taiwan is confusing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it obscures Beijing's understanding of just how committed the United States is to Taiwan's defense and self-determination.

Recognition would bring stability and certainty, thus actually lowering the risks that Beijing will misinterpret the U.S. position and threaten or actually commence military action to regain Taiwan. Extending diplomatic recognition would no more prejudice the U.S.' "one China" policy (itself an exercise in confusion and ambiguity) or the ultimate issue of reunification than did U.S. recognition of the two Germanys during the Cold War.

China will not like this turn of events, but inevitably it will have little choice but to accept dual recognition.
or Now more than ever, the United States -- and Europe and Japan -- must be assertive in supporting a strengthening democracy in Taiwan.

*John R. Bolton is the former U.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He is now a senior fellow at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author of "Surrender Is Not an Option."

Thursday, March 27, 2008

周美青現象

"我深深的相信,有一天,周美青會成為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好的第一夫人!" 這是大選期間,台中市長胡志強在公開場合說的話。胡志強敢跟台北市(即使在馬英九還當市長時)搶熊貓,而論起周美青的好與特別,他也比馬英九說得更大聲。

周美青有多特別呢?她完全打破了台灣歷來的官夫人形象,既不夫唱婦隨、妻以夫貴,也不珠光寶氣、社交應酬。她很少陪馬英九公開露面,但一出來助選,就盡心盡力、誠意十足,在人群中每握一雙手,總是彎腰九十度,鞠躬拉票。

如此拜票,很容易累壞了手和腰,助選期間,聽媒體說馬英九心疼她如此辛苦,她則回答媒體:"千萬不要再心疼我了,全台灣的人民大家都非常辛苦。"

有次,夫妻兩人各自在不同縣市拜票,媒體說她 "今天獨當一面來此拜票",周美青則很快地說:"我天天在家都獨當一面"

獨樹一幟的周式幽默與直爽作風,有人形容她""(音與意思源自英文的cool),有人說她"親民"。 總之, 周美青在大選期間形同 "超級吸票機",相當受到歡迎。選舉結果,馬英九大贏對手陣營221萬多張票,還是台灣自從民選總統以來得票最多的總統。不少人說,勝選原因很多,其中周美青也功不可沒。

而勝選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周美青恢復以往生活,依然是一早六點多就出門,等著搭公共汽車上班,依然是不施脂粉,依然是牛仔褲、黑上衣。但她終究有了個當上總統的丈夫了,所以保護她安全的隨扈人員,和大批採訪媒體,也跟著擠上了車。

"周美青繼續搭公交車上班""周美青應不應該繼續上班" 還是 "該辭職專心做總統夫人""台灣會不會出現第一位仍保有自己事業、繼續上班的總統夫人?" 。這些問題也成了大選後,媒體大幅報導的畫面以及各家電視台政論節目爭相討論的話題。

要知道,新任的"準總統夫人"周美青,可也是學有專精,在職場上表現傑出的婦女。她和馬英九同樣是學法律的,在美國拿了碩士學位,回台工作20多年,目前是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銀的法律事務處處長。當人們稱她"馬夫人",她還覺得叫自己 "周處長""周小姐"比較自在呢。

"周小姐"一旦成了總統夫人,有人認為她有外交、公益、慈善等第一夫人的職責要做,最好還是別再上原來的班了,而且金控公司難免涉及金錢利益,她辭職了也好"利益回避",避免外界聯想或作文章。

但也有人認為,應該讓周美青"做自己",保有自己的風格和工作,獨立自主,也正是大家喜歡她的原因之一。而且,如果今天是位女性選上總統,難道她的丈夫也必須辭職嗎?至於所謂"利益回避"問題,原來的總統陳水扁夫人吳淑珍,並沒上班,但照樣扯出不少"利益"問題,可見重點不在於總統夫人有無上班,或在哪上班,而在於這夫人的行事作風與性格。

總之,各方看法都有。周美青倒也明快,選后第三天(325日),她透過馬英九總部發言人發表了聲明,表示她任職兆豐銀的法律事務處處長,並不面對客戶。因此不會,也不可能涉及所謂"利益輸送"問題。所以經考慮后,她辭去一些董事的兼職但她將繼續目前法務處處長的工作。但她也表示,如果擔任這職務,引發妨礙兆豐銀整體形象或業務推展,或影響身為總統配偶應盡的責任,她會考慮辭去這工作。

工作照做,但公交車是沒法子坐了。周美青在聲明中,對近日來因她被媒體關注與跟隨,而造成其他公交車乘客及路上行人的不便,表示歉意,也決定即日起暫停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了。同一天,在南台灣謝票的馬英九,對妻子決定繼續工作,愉快的表示:"我尊重她的決定"

有意思的是,一家媒體在馬英九勝選隔天所做的民調顯示,有四成八(48%)的民眾支持周美青應該繼續原來的工作,只有兩成(20%)的人認為她應辭去工作。民調也發現,女性和年輕人,大多支持周美青保有個人的獨立性,不需要受到第一夫人的角色牽絆而離職。

還記得,馬英九當年連任台北市長時,曾掀起"馬英九現象"? 大家都在探討他的魅力與從政風格。如今馬英九選上總統,台灣好像出現了"周美青現象"

周美青,這位可能令台灣耳目一新的準總統夫人,對於政治、社會,乃至性別平等、女性自主等領域,會帶來什麼指標性的影響,這意義可不遜於她的丈夫馬英九。

(文章摘自BBC 台北特約記者楊孟瑜的"台灣來鴻"。 Big Eagle 編文)

Tuesday, March 25, 2008

這也是民進黨的選舉謷步?


  “三光政策”是被一般人來形容陳水扁的敗壞台灣經濟的行為 : 位置占光、把錢用光、把債借光。至於如何收拾民進黨留下來的爛攤子,這將成為新總統馬英九上任後首要面對的挑戰。

  馬英九上任後不僅要面對國庫空虛的困境,還要解決物價上漲的難題。因為面對國際油價高漲,台灣“行政院”二十四日仍決定,在選前被凍結漲價的汽 油、水電、桶裝瓦斯等燃料的價格,繼續再凍漲兩個月,到五月二十日馬英九上任為止。民進黨此舉確實給馬英九留下了一個難題。國際油價持續高漲,島內油價最 後也不可避免地要提價,若馬政府一上台就調高油價,將面臨油價全面帶動物價上漲的大難題。

  據悉,面對國際油價持續飆漲,扁當局擔心影響選情,去年底宣布凍結油價,差額由“中油”、台塑等單位自行負責。但“行政院”隨後同意“中油”、台塑在2008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立即調高油價,每公升汽油的漲幅可能超過一成,高達三至四元左右。

  如今馬英九當選,“中油”、台塑調高油價的計劃卻被叫停。扁當局繼續當好人,不願意跟隨國際市場調高油價,把燙手山芋丟給了在五月上台的馬政府。

  對此,蕭萬長二十四日批評,民進黨當局凍結油價和水電費的做法是反世界潮流,將對台灣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讓庫房更加耗損,民進黨當局應早日回歸市場機制,才能符合經濟利益。

  至於物價問題,蕭萬長說,對新政府來講,物價波動是一項大課題,應配合市場機制盡快處理,才不會讓物價問題繼續擴大。

Sunday, March 23, 2008

馬政府面臨的龐大國債

根據最近官方主計處統計,目前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將近四兆 (其中2.3兆是2000年由國民黨政府移轉的),等於每一個台灣人一出生就要背負十七萬債務。預計在2007年度會增加到5.3兆。

而更驚人的是,如果根據立法院預算報告整理,台灣還有隱藏性債務[: 包括國營企業的負債; 社會保險; 繼承道路徵收的補償] 達八兆一千萬,再加上各級政府負債、特別預算的六兆六千億,政府真正的負債額是主計處統計的三倍以上,達十四兆七千萬,平均台灣每人為政府背債六十四萬元,等於每個台灣人都要白工作一年,才能還清債務。估計台灣政府要220年才能付清這批債。 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譬如高鐵,如果以後財務有困難,這個是政府當初有打包票說要保證,因為我們有很多國營事業,他欠的債,依照國際定義,其實也應該算做政府負債,如果把這些或有負債和國營事業負債,都加進去的話,我們的負債,少說1112兆是有的!」

地方政府財政尤其瘡痍滿目。首當其衝的是學生和弱勢。南投縣長李朝卿憂心,仁愛鄉發祥國小因有些學童上學跋涉兩小時才能到,有善心人士捐獻校車,但是未來的油錢和司機,縣府卻無法支付。

面對國際,台灣這幾年競爭力下滑,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率皆淪為四小龍之末。根據五月初剛剛公布的
IMD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排名大幅滑落七名,從去年的十一名滑落至十八名,而同時,中國則大幅躍進,上升至十九名。

面對國內,逐漸形成的M-型式會使貧富差距從四倍擴大到六倍。環境崩壞,全台灣有十分之一的平地國土嚴重下降,土石流危險溪流高達 1,420條。

連最基本的民生治安,也岌岌不保。竊盜逐漸橫行,台電這三年電纜被偷里數可以繞台灣十三圈。此外,南投鳳鳴國中校長也曾親眼看到一甲的鳳梨園,小偷一夜之間,可以把鳳梨偷得一個不剩。

而詐騙電話更是猖狂,有位企業負責人幾乎每週都接到詐騙電話,「每接一次我就對政府失望一次。」

從政治、經濟、社會到環境,整個台灣似乎處於在沒有政府的狀態。很多人都在問:「還有人在治理我們的國家嗎?」明顯的是,從領導到體制、組織、及政府的效能都在萎縮,政府已失靈。

雖然民主國家政府失靈,不只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但是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改進國家財政。期望新的馬英九政府能注重這日漸龐大的國債問題, 以透明政策與國民一起解決。

Saturday, March 22, 2008

做個全民的總統



Big Eagle: 選後馬謝經電話通話, 互相祝福. 但是網上還是有"本土派”的人士, 尤其是美洲的台美人一再以主觀的看法唱衰這次的選舉. Big Eagle 敬賀台灣人民的民主素養提昇, 使未來的台灣在政黨輪替的制度下節節進步. 然而所謂本土派的海外學者卻還是以老套批評這次選舉是“國民黨”洗腦成功. 這太汙辱台灣的選民啦吧. 請那些不服的學者好好的享受您在美國的選舉吧. 台灣人民已經在過去二十年親歷選舉的謷步, 也已經領會到真正人民作主的意義. 台灣歡迎你們回饋家鄉, 把台灣建設得更好, 但是請別再度來台灣助長族群分裂. 我們目前在台灣普天同慶, 祝你們在外事業成功, 好讓您家人在台灣為您驕傲!

(以下引錄自東森新聞)

馬英九的旋風橫掃台灣始於鐵馬向前行,馬的風格承繼蔣經國,追隨他的親民做風,經過8個月的基層努力,終於連高雄市不但翻盤,且小幅領先。陳水扁的故鄉台 南縣、深綠區高雄縣、屏東縣甚至一度打平的機會,馬英九取得全面性的勝利,成為台灣政壇的東方不敗,繼台北市長之役擊敗陳水扁後、第一次參選總統就擊敗民 進黨,且完成台灣第二次的政黨輪替。

選前本報曾分析,馬營預估,如果在正常無事端的狀況下,以7成投票率計算,馬營小勝有50萬票,大勝可到150240萬票,結果是以大勝收盤,結束台灣8年的綠色執政,國民黨再次取得政權,也是台灣首次兩黨政治且和平落幕的政黨輪替。

* 經濟優先為普世價值

分析馬英九得勝主要原因有五,第一經濟優先是普世的價值。世界村村民已經形成,馬陣營長期是以拼經濟取勝,韓國新總統的勝選可以代表世界村一致願 望,改善自家的生活。民進黨8年執政,所失去的民心,對藍營是一大賣點,加上馬英九及蕭萬長競選的口號就是為台灣拼經濟,在第一階立委選舉就出現大勝,第 二階段馬營努力趁勝追擊,大勝執政黨取得完全執政的機會。

* LONGSTAY 開啟台灣總統 新選戰方式

第二,台灣總統選舉方式必需全國經營與民接觸獲得基礎民意才能獲得民心。馬英九於選前10天的確有不少變化,包括新四寶及西藏事件,對手一再的抹 紅馬英九的兩岸共同市場為一中市場,但結果卻未能有效的發酵,主要的原因馬英九的LONG STAY 確實是不同於過去選舉的新方式。

馬英九於下鄉長住期間,一天當二天用,於高高屏深綠區停留長達18天,是全程停留最久的區域,由於深綠區是馬英九最陌生的地區,馬英九終究於北市 執政8年,台灣北部原本是藍天,民眾思想與行為與國民黨想法較為一致,但台灣南部則為綠地,尤其是南部7縣市為農業縣,是馬英九要了解的地區,因為接觸而 了解,做為全國的總統,要視為子民,所以馬英九南部經營隔外認真與努力,住在農家深入了解他們的問題,這是馬英九最成功的選戰策略。

* 三不政策 深引中間選民

第三,國際政策三不政策,不獨不武不統是馬英九的弱點也是民進黨最後的攻擊重點,卻成為中間選民的一幅良方。民進黨攻擊馬英九的三不政策,沒有中 心思想,這是馬英九走中庸大道方式。馬英九多次向外國媒體宣示他的三不政策,做為攘外安內的中心政策,就是民進黨的沒有中心思想的政策吸引沒有立場的中間 安逸人士的票源。

馬英九常引用國父孫中山的一句話,「目前無法解決,留待時間去解決。」馬英九如果踫這一敏感的問題,理不清也未能解決,所以時間讓中共、時代、全球改變,解決台灣這三個問題,因為對台灣目前是最安全的方式,這種需要時間去解決,馬英九在沒有共識的狀況下採取迴避的方式。

* 清廉自許 反映陳水扁八年執政貪污無能政府

第四,實事求是的精神。馬英九做事的方式,講究公平清廉,雖對手常把馬英九比喻為不沾鍋,特別費事件,讓馬英九在司法檢驗下更加透明,然而陳水扁 執政下,太多可議之處,讓民眾積極去找尋一位較清廉的領導者。馬英九以此常掛的一句話攻擊陳水扁政府團隊,上樑不正下樑歪,以清白自許的馬英九受到民眾的 垂愛,是不分族群。

* 領袖媚力 大位不可智取

第五,長像受婦女粉絲喜愛,具有領袖媚力。TIME雜誌MARK專訪馬英九深入民間時,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就談到,馬英九的群眾媚力與美民主黨參 選人歐巴馬一樣有吸引力,這是一位外國記者第一時間接觸的印象,但就記者沿路看到的馬英九是超級師奶殺手,不可謂總統是有天命不可強得,天命如此一點不由 得。

當大家談論馬英九英俊是其民眾利器之一,馬英九則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能得到民眾肯定是頭髮下的智慧,政治人物與長相是沒有絕對相關,這是他的努力附出,以民眾利益為前題所以當然獲得民眾的肯定。

馬英九時代從322日開始,民眾期待的新台灣,就要看馬英九未來的行動了及對人民所做的承諾了,做為一位不分藍綠的全民總統。

Thursday, March 20, 2008

政治的騙術與愚民手段

作者: 陳祐格 [北縣永和人]

Big Eagle 註: 台灣競選期間不只是候選人發表政見, 一般人民也踴躍地批評現在的執政黨以及該黨候選人的作風及言論. 這是很正常的民主政治. Big Eagle 願意登出對台灣有正面性意見, 或合理的批評. 請轉送您的文稿以便刊登此部落格, 讓讀者們共享.

有人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錯了~﹗臺灣現在的選舉政治是愚民的手段,用非常不負責的言論欺騙人民,讓人民對於對手的政策產生恐懼,達到騙取選票的目的.那種欺騙鄉下鄉巴佬的論述,也能在資訊發達的現代,一再的重複吶喊?

所有的市場能存在,就一定存在供需平衡,因此市場不可能只單獨存在〔供〕或者〔需〕一個單項,所以說大陸二億勞工來臺打工是無知說法,請問如果沒有人工需求,誰付錢請大陸勞工吃閒飯?沒有人付錢,請問大陸勞工幹嘛來臺灣?還一下子來二億人?

就算政府政策開放大陸勞工,也會和開放其他外勞一樣,對於雇佣行業會有一定的限制,以及到臺灣的勞工人數限制,不可能無限制開放行業和人數。如果是屬於現在外勞的工作範圍,那麼按照市場法則,壓縮的是外勞的工作機會,而不是臺灣人的工作機會。

假如政府開放了其他行業給大陸勞工,這就代表在這個行業有嚴重的勞工缺乏,例如現在臺灣農地缺乏人手耕種,因此造成農業人工工資高漲,適度開放大 陸農民到臺灣種植,臺灣農民全力研發改良農產品,適應幅地狹小的臺灣生態,生產精緻農產品,開創高經濟價值的農產品,那麼這樣就造就了兩岸兩個雙贏的市 場,互補彼此的短處,解決臺灣農業缺人,農產品滯銷問題,請問為什麼兩組候選人看不到?為什麼有人一再恐嚇大陸勞工來臺搶飯碗?

慢說民進黨執政後開放一千多種大陸產品來臺,造成所謂大陸黑心產品充斥,請問臺灣本地沒有黑心產品嗎?如果大陸全是黑心產品,是不是大陸13億人早就死掉一大半?又怎能如廣東省等地的平均壽命直追台灣?

話說回來,如果政府適時公佈不良產品,有誰願意拿自己命開玩笑?一旦自己明知產品有問題,因為貪便宜執意購買,那麼這就不能怪任何人。堅持自己生命和健康不去購買廉價黑心貨,請問這個黑心貨市場會存在嗎?

任何事物不會是單面的,多數事物是需要多面解析,主要是因為人、事、地、物、時的不同,會有決然不同的結果,例如曾經讓陳水扁讚譽有佳的蕭萬長, 在競選前,陳水扁從未說他的經濟政策有問題,蕭萬長加入選戰後,突然蕭萬長的經濟主張就變成嚇倒陳水扁的政策,這就是解析的角度問題,因為蕭萬長的政策並 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陳水扁。

我常說,人往往選擇自己想要相信的角度去想,一般人很少全面系統化的看事物,也很少懷疑別人說的對不對?質疑人家的說法也是要全面的,不是毫不懷 疑你喜歡的人說的,更不要不分析你不喜歡的人說的,因為雙方各有目的,都有自己的圖謀算盤,不可能全然都對,也不會全然都錯,對錯的判斷一定要經過自己大 腦思考,絕對不是人云亦云。想想看,可能有二億大陸勞工來臺嗎?沒有人雇用,請問大陸人來臺灣幹什麼?雇用大陸勞工無法得利,請問誰要花錢請人吃閒飯?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岳母的綠卡

作者: 洛杉基 (原載於3.20.2008聯合報)

Big Eagle 鑒於綠卡風波鬧得全台民眾迷糊兩個月, 竟有立委專程來美取經. 樂見洛兄一文, 文中對綠卡的有效問題有精闢的解說. 特轉載以饗讀者.

美國的綠卡,或稱 永久居留權,一直以來,都是旅居美國的台灣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早年很多留學生,一踏上美國土地的第一天,有些甚至還在飛行途中,就已經開始到處打聽如何 取得綠卡。那個時候,有些是為了留學打工的需要,申請綠卡;有些是為了從此能移居美國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有些是政治異議人士,遠走美國,繼續留在異國從 事黨外或台獨運動。

岳母申請綠卡,可沒有那麼複雜,就是為了能到美國照顧她的孫子。十年前,.小 舅子為她申請到了綠卡,為了維持綠卡有效,她必須每年到美國報到一次。幾年下來,成了綠卡專家,常常會主動教導人家如何取得綠卡,也很樂意為�\多對綠卡 有問題的人解惑。岳母過去當過小學老師,因為職業習慣,常會把對方當成小朋友,解釋問題起來,不但不厭其煩,還會用很淺近的方式讓對方容易理解。

這次馬英九的綠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眾說紛紜,所以我特地與老婆前往請教,提了一盒她最愛吃的綠豆糕,孝敬她老人家。

「你綠卡還有效嗎?」我開門見山就問岳母。

「兩年前就失效了。」邊說著,她把一塊綠豆糕放進嘴裡。

「你怎麼知道失效了?」我接著問,給她倒上了一杯龍井茶,免得她噎着了。

「你岳父五年前生病,我在臺灣陪他,就沒再去美國了。兩年沒有去美國renew,綠卡自然就失效了,這是所住有在美國的台灣人,都知道的規定。」岳母到美國久了,學會了幾句英文,沒事喜歡賣弄一下。

「說不定你的綠卡還有效,你不知道罷了。」我懷疑她是否真的了解。

「我去年去美國看孫子,旅行社就要我申請美簽,當然是因為我的綠卡失效了。」她不以為然的說。

「你去年去美國,為什麼不直接拿綠卡入境試試看,說不定還有效,不是說只要你不主動申請放棄,綠卡就依然有效?」

那個白痴說的?」她不高興的問。

「謝長廷跟陳水扁都這麼說的。」我反駁說。

「他們兩個不都是台灣的律師,那時候變成美國移民法律師了?」她不屑的說。

「他們自己去試試看好了,我可不願意千辛萬苦飛到了美國,入境海關時因為綠卡失效,又有沒有簽証,被迫原機遣返。我可沒有那麼傻,去冒那個險!」她又丟了個綠豆糕到嘴裡。

怎麼樣可以讓你綠卡不失效?」我像個笨學生一樣,向岳母再提出問題。

「當初,如果我離開美國回來陪你岳父前,我應該先申請白皮書,這樣我離開美國兩年,綠卡就還可以繼續保留有效。」她喝了口茶說。

「什麼是白皮書?」我繼續問她。

「白皮書就像學生的請假單,你要先請假,離開學校,才不算曠課。病假完了,再回學校上課,就不會被學校開除。」她開始把我當成了小學生,諄諄教誨。

「懂了,那就是如果你沒有先申請白皮書,離開美國兩年以上,綠卡就自動失效。」

我接著又問:「但是綠卡號碼如果仍然Active,是不是表示綠卡仍然有效?」,我把昨天蔡同榮說馬英九綠卡仍然Active的事,向岳母請教。

Active 並不表示 Valid」, 岳母的英文程度,讓我大吃一驚。「號碼存在,並不表示有效」她怕我英文程度不行,用中文再解釋一次。

就像你的信用卡卡號存在,但是已經過期,就是失效了,不信你去刷卡看看,看店裡會不會認為你的信用卡有效。」她有點不耐煩的說:「這麼簡單的一個綠卡有效沒效問題,怎麼會搞得這麼複雜?兩年以上不到美國renew,綠卡就是自動失效。人家國家發的居留證,當然有權根據規定來取消或收回,你就是不想放棄,人家也要讓它失效,這還需要什麼聲明不聲明?」看到岳母有點動怒,知道是到了該告辭的時候了。

這時讓我想起幾年前,我在美國居住多年後再度返台工作,因為身分証多年沒有本人去區公所校正,雖然舊的身分證還在,號碼也沒被取消,但是已經被區公所認定無 效,當然也失去了所有公民權。這個情況,跟綠卡失效,倒是有點異曲同工。所幸後來重新申請,才換發了新的國民身分證。

回家路上,我忍不住向老婆說,「你媽比我想像的聰明,難怪你也不笨」,「那當然,遺傳好嘛!」老婆得意的說。

Wednesday, March 5, 2008

台灣不要隨謝長廷以奸巧使道德和經濟沉淪

Big Eagle 看到下列福淙做得文章,覺得張先生說得是一針見血.讓讀者有振興台灣社會道德的作用.特地轉載於此與有志之士共享.

謝長廷的競選招術愈來愈負面,已到了令人看不下去的地步。他現在似乎已沒牌可打,唯有把馬英九抹紅、把中國妖魔化抹黑,然後挑撥族群說外省權貴會 把台灣與中國送作堆,用以恐嚇台灣人民,騙取選票。連蕭萬長多年前在未成為馬英九競選副手以前倡議的兩岸共同市場,都拿來作文章,硬是扭曲變造成馬英九主 張「一中市場」,散播順口溜說馬若當選,台灣人會『查埔(男人)找無工、查某(女人)找無尪(丈夫),囝仔(小孩)要去黑龍江』,這種毫無根據且邏輯不通 的言語,竟然還被謝長廷拿到電視政見發表會去宣傳,且在其競選總部的網站刊登:

【中國細姨來搶尪,台灣家後補破網,當一中市場建立,兩岸人民自由往來,中國細姨隨之跨海登堂入室,台灣元配如何捍衛家庭?】,這樣醜化大陸人、挑撥兩岸人民感情、分化台灣族群的拙劣文宣,非常邪惡,實在已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共同市場就是要消除經貿障礙的自由開放市場,其功能在於合作分工、互利互補、互通有無,沒有任何強迫壓榨,也不會有人佔盡便宜、有人吃虧到家。歐洲共同市場就創造了使所有成員獲利全贏的成功榜樣。如果兩岸能組成共同市場那當然是好事一樁,可使兩岸華人互利雙贏。

何況,籌組中的東協13國共同市場台灣還怕擠不進去而被邊緣化,哪有反對共同市場的道理?謝長廷陣營居然毫無根據及邏輯論述,就認定共同市場會讓 「台灣滿滿的資源倒入中國這個無底洞」、「犧牲的是台灣的勞工、農民、婦女、本土企業」,粗暴地以一句下流的順口溜把台灣男人貶成沒有競爭力(會被大陸來 的勞工搶走工作)的好色豬哥(會迷戀大陸妹而拋棄元配),並詛咒台灣小孩子會被充配去黑龍江勞改。謝陣營既說台灣男人會失業,又說會包大陸妹養二奶,失業 的人哪有本事包養二奶?那根本是邏輯錯亂、愚民反智!民進黨執政八年空轉空耗,一籌莫展!如今竟還有臉阻撓改革、反對兩岸共同市場,企圖繼續鎖國、誤國, 把台灣捏死!

事實上,儘管扁政府對兩岸人民往來作重重限制,在台商敢於衝撞下,兩岸的經貿往來每年仍讓台灣賺取數百億美元出超的外匯,沒有台商的打拼與大陸市 場的挹注,台灣早就活不下去了,大陸可以不要台灣市場,台灣可不能沒有大陸市場。民進黨領導人竟然罔顧事實,編造危言聳聽的恐嚇言論,把兩岸共同市場說成 比洪水猛獸還可怕,妄想恐嚇台灣民眾以騙取選票,簡直是把選民當白痴耍!到底是愚民反智的民進黨領導人瘋了?還是台灣選民笨到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再等兩 個多禮拜就可分曉,我相信不義的惡人必遭唾棄與天譴!長仔,清醒把!別走火入魔了!

* 作者張福淙,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常務理事,民視監察人、台北縣選委會委員等,有個人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fc188991/本文原名為"長仔!愚民反智騙得到票嗎?.)

台灣不要隨謝長廷以奸巧使道德和經濟沉淪

Big Eagle 看到下列福淙做得文章,覺得張先生說得是一針見血.讓讀者有振興台灣社會道德及經濟的作用.特地轉載於此與有志之士共享.

謝長廷的競選招術愈來愈負面,已到了令人看不下去的地步。他現在似乎已沒牌可打,唯有把馬英九抹紅、把中國妖魔化抹黑,然後挑撥族群說外省權貴會 把台灣與中國送作堆,用以恐嚇台灣人民,騙取選票。連蕭萬長多年前在未成為馬英九競選副手以前倡議的兩岸共同市場,都拿來作文章,硬是扭曲變造成馬英九主 張「一中市場」,散播順口溜說馬若當選,台灣人會『查埔(男人)找無工、查某(女人)找無尪(丈夫),囝仔(小孩)要去黑龍江』,這種毫無根據且邏輯不通 的言語,竟然還被謝長廷拿到電視政見發表會去宣傳,且在其競選總部的網站刊登:


【中國細姨來搶尪,台灣家後補破網,當一中市場建立,兩岸人民自由往來,中國細姨隨之跨海登堂入室,台灣元配如何捍衛家庭?】,這樣醜化大陸人、挑撥兩岸人民感情、分化台灣族群的拙劣文宣,非常邪惡,實在已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共同市場就是要消除經貿障礙的自由開放市場,其功能在於合作分工、互利互補、互通有無,沒有任何強迫壓榨,也不會有人佔盡便宜、有人吃虧到家。歐洲共同市場就創造了使所有成員獲利全贏的成功榜樣。如果兩岸能組成共同市場那當然是好事一樁,可使兩岸華人互利雙贏。

何況,籌組中的東協13國共同市場台灣還怕擠不進去而被邊緣化,哪有反對共同市場的道理?謝長廷陣營居然毫無根據及邏輯論述,就認定共同市場會讓 「台灣滿滿的資源倒入中國這個無底洞」、「犧牲的是台灣的勞工、農民、婦女、本土企業」,粗暴地以一句下流的順口溜把台灣男人貶成沒有競爭力(會被大陸來的勞工搶走工作)的好色豬哥(會迷戀大陸妹而拋棄元配),並詛咒台灣小孩子會被充配去黑龍江勞改。謝陣營既說台灣男人會失業,又說會包大陸妹養二奶,失業 的人哪有本事包養二奶?那根本是邏輯錯亂、愚民反智!民進黨執政八年空轉空耗,一籌莫展!如今竟還有臉阻撓改革、反對兩岸共同市場,企圖繼續鎖國、誤國, 把台灣捏死!

事實上,儘管扁政府對兩岸人民往來作重重限制,在台商敢於衝撞下,兩岸的經貿往來每年仍讓台灣賺取數百億美元出超的外匯,沒有台商的打拼與大陸市 場的挹注,台灣早就活不下去了,大陸可以不要台灣市場,台灣可不能沒有大陸市場。民進黨領導人竟然罔顧事實,編造危言聳聽的恐嚇言論,把兩岸共同市場說成 比洪水猛獸還可怕,妄想恐嚇台灣民眾以騙取選票,簡直是把選民當白痴耍!到底是愚民反智的民進黨領導人瘋了?還是台灣選民笨到沒有判別是非的能力?再等兩 個多禮拜就可分曉,我相信不義的惡人必遭唾棄與天譴!長仔,清醒把!別走火入魔了!


作者張福淙,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常務理事,民視監察人、台北縣選委會委員等,有個人部落格
http://bloguide.ettoday.com/fc188991/。本文原名為"長仔!愚民反制騙得到票嗎?"2008/03/05 .)

Monday, March 3, 2008

台灣的民主化與骯髒的競選(謷步)

*台灣的民主化與骯髒的競選(謷步)*

李前總統登輝在接受日本「諸君」月刊專訪 (將刊登於四月號) 時表示,台灣本次總統大選耐人尋味,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謝長廷如果慘敗,台灣的民主化將延緩二十年.李先生沒有仔細分析他的論點,所以不免讓人猜疑他的邏輯.其實台灣民主化的真實過程及細節很少被學者公開地談論過.大半談起台灣民主的是政治人物或選舉政客.

朱立熙 所寫的"太便宜的民主化"一文中,他寫得很仔細地說: "我曾經在一次接受日本記者訪問時,以一句話來總結:「我們(指台灣)的民主化是『由上而下』的施捨,得來太便宜,幾乎沒付過多少學費。」這位日本記者採訪過八十年代後期南韓的民主化抗爭,也曾經在九十年代初葉派駐過北京,經過我這番解讀,他似有豁然開竅的感覺。"

如何是由上而下呢?朱先生的論點是:"台灣的民主化歷程,雖然有過雷震、黨外世代等階段性的奮鬥與抗爭,對威權政府當局形成強大的壓力,但如果不是蔣經國臨終的最後半年大發慈悲,由上而下地施捨「解除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給台灣人,我們的民主化轉型會在1988年就開始,恐怕是很有疑問的。

李登輝時代的改革,其實只是解嚴之後的「合理化」過程的開始,把戒嚴時代諸多不合理的現象合理化,但還 談不上「法治化」的建構。把萬年民代終結,把動員戡亂時期結束,這些老蔣為了個人獨裁統治所需的不合理也不守法的權宜行事體制被改革掉,如此的合理化過程 只是踏出民主化的第一步而已。但是,距離「法治化」卻還很遙遠。因為修改惡法、制訂新法的立法改革,在國會結構的限制下,進度遲緩績效也不彰。使得「合理化」之後的民主化工程,在後來政權輪替之後,欠缺「法治化」與「制度化」的基礎設備。這是我們到今天的民主化過程亂象不斷的主因。"他又繼續說:"每次與國人討論台灣民主化的障礙因素時,我總會提出南韓的經驗來做對比,人家的民主化是「由下而上」,是無數人民的流血犧牲所爭取來的,並不是靠上位者的施捨。然後大家就會發現:世界上哪有像台灣這麼廉價的民主呢?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犧牲奮鬥已經夠大了,才迫使威權的蔣氏政權不得不順應 民意而放手民主化改革,他們反駁說:「到底要流血犧牲多少人命才夠呢?二二八死那麼多還不夠嗎?」對於這樣的論調,我也只能無言以對。這也許就是許多民進 黨人認為,他們為民主的犧牲奉獻應該得到補償,所以在政黨輪替以後就可以坐享成果,而沒有繼續為不完備的民主機制貢獻心力的原因,而讓人民對民進黨政府未 落實改革而失望不已。

但是,東歐共產國家較遠的例子不說,看看最近的南韓就好。台灣人民為了民主的犧牲奉獻,跟韓國人比起 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實在是差太遠了。台灣有二二八事件,韓國也有光州大屠殺,問題是,之後呢?台灣人噤若寒蟬、對政治冷漠,妥協了四十年;韓國人則繼 續抗爭,繼續流血犧牲,到19876月全民走上街頭展現「人民力量」的革命,才迫使威權的軍人政權向民意全面投降。這中間,除了國家暴力造成人命犧牲之 外,還有許多年輕生命以激烈的自焚抗爭,來喚起全民的共鳴。所以韓國人說:「民主之樹是飲血長大的。」"

今天,我們不能再以「寧靜革命」而沾沾自喜,寧靜革命意味著我們「沒有買足額的票就上車」,是想偷偷摸 摸撿便宜。台灣人現在要想挽救我們的民主化不致夭折,只有靠「法治化」與「制度化」的加速落實才有可能。過去十八年的「民主化轉型」,已經讓人民對於民主 成為生活方式,建立了基本的共識,未來的法治化與制度化工程,才是台灣「民主化鞏固」的成敗關鍵。

台灣人還在學習民主的過程,沒有付夠學費,所以現在的民主亂象是必然的,而且還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如 果「漫長的寧靜革命」,或是日本的台灣專家若林正丈教授所指的「分期付款式的民主化」,是台灣人的選擇的話,我們也只有認了。而「亂中有序」也一直是台灣社會文化的體現,不是嗎?不論阿扁何時下台,以何種方式下台,並不重要。他下台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法治化」教育,這絕對是阿扁對台灣「民主化鞏固」的另 一貢獻,雖然諷刺,我們還是應該感謝他."

去年七月在加州洛杉磯以"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為題的演討會中,美國洛杉磯西方大學教授季淳提出台灣追求本土化卻沒有完成深化民主,因此才有許多亂象發生。季淳說:民主化有兩個過程:民主轉型與民主的深化。 台灣做到民主制度轉型,拋棄過去權威專制政治制度、國會改選、直選、2000年政權和平轉換,是民主第一步驟完成。 但第二步驟民主深化或是民主價值鞏固並未做到。朝野兩黨用街頭政治或便宜行事的政治手段進行斗爭,很不民主,就是因為民主觀念尚未內化深入人心。

季淳認為這是因為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與其說是民主化不如說是本土化。

季淳說:台灣大多數人,約85%的閩南籍和客家籍的人士過去被歧視,現在獲得政治權利,台灣民主化其實是是本土化的過程。以中正紀念堂改名為例,他認為如果是成熟的民主社會,像中正紀念堂改名這樣的問題,應依據現有的民主制度來解決沖突。台灣已有公投法,可以公民投票。對蔣中正歷史定位也可以透過民選的立法院,舉行公聽會,朝野協商,定出類似蔣中正歷史定位條例的法律,來解決歷史地位、銅像、紀念館等問題。"

前底特律大學政治系主任戴鴻超大致同意季淳的論點,他說:我贊同季淳教授的觀點,台灣本土化是民主化的重要部分,但是本土化如果極端化會損害民主。  他認為"新加坡和以色列的例子可供台灣參考。戴鴻超說:這兩個國家都有族群和本土化的問題,可是各族群利益都受到政府適當的保障和尊重,同時也不用族群情緒來做選民的議題。民進黨應該為台灣的民主前景著想,把選舉和族群情緒加強是不智之舉。

李登輝先生所說的"民主化將延緩二十年"也許是用來模糊地說本土化將延緩二十年.但是如上面說的:"台灣人現在要想挽救我們的民主化不致夭折,只有靠「法治化」與「制度化」的加速落實才有可能。過去十八年的「民主化轉型」,已經讓人民對於民主 成為生活方式,建立了基本的共識,未來的法治化與制度化工程,才是台灣「民主化鞏固」的成敗關鍵。

要法治化,要制度化,台灣的選舉就要公平,公開地在政見及政策上面辯論,而不是用目前眾所週知的謝氏謷步,"馬經"造謠經典來以抹黑對方.讓2008做個台灣第一次公平的競選,這樣才是深入民主的正當做法.

註: "馬經"是一群海內外學士編撰一些謠言及謝長廷式的"我認為...或我猜想...的書, 其用意是唱衰馬英九使他敗選. 金恆偉就是用"馬經"的故事.

Sunday, March 2, 2008

319槍殺案半真半假

梁鼎文/舊金山 ; 2008/3/2

神探終於說實話了!他說319的子彈是瞄準呂秀蓮而來。他指著圖片說:「根據車玻璃孔判斷,槍手要射的人並不是站在前面的人,而是後面那個」。也就是說,開槍射擊者的目標不是陳水扁,而是呂秀蓮

他還說:如果三月大選後,新任總統要他去台灣重新協助調查,他非常樂意。他意帶玄機的說:新政府上台後「說不定」會有一些線索使案情有新發展,找到槍或查出幕後指使人。

呂秀蓮則表示要在大選之後,才加以評說(那是說:說真話會影響大選之故也)。看了上面的報導,益增我們對319的疑慮。

一,按槍擊發生後,呂發覺中彈受傷,痛楚流血,她告訴阿扁,阿扁「然後」才說:我也中彈受傷。因此,我們懷疑阿扁的傷是事後在醫院做成的。

二,阿扁的子彈留在肚皮與內衣之間,沒有射穿肚皮而過,可說是神乎其技,相信除了是「作案」之外,沒有人可以做得到。

三,奇美小護士突然失蹤,當局不予追究,反而解散獨立偵查小組,為什麼?

四,槍擊案發生後,阿扁「捨近圖遠」,不去附近醫院搶救,反而趕赴較遠的奇美,為什麼?

五,陳義雄被控為元凶,為什麼不將此事公開招待記者,向大眾清楚交代,反而將他溺死在魚塘之中,那不是欲蓋彌彰嗎?

神探終於說了實話,「端的」是:遲來的正義。

  有人說:阿扁「過海神仙」,終究使319真相大白,也於事無補。不是的,我們仍舊可以對「平民的阿扁」量刑,追究他作案及冤死陳義雄的。此外,也可以廢除阿扁卸任總統的封號,使他無法「終身」享有國家的俸祿和禮遇,使犯法者明白,隻手不可以遮天,紙包不住火。

有歌為證,歌曰:

神探吐真言, 語中帶機玄,重查三一九, 好戲尚未完,

善惡終有報, 報應在當前, 追封陳義雄,以示重人權。

[轉載自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