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 2010

井底之蛙的蔡英文


(黃創夏)

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
  
住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螳臂不 可能擋下火車,自外於世界局勢,最後,只會向慈禧太后般,搞個「義和團」惹全世界笑,更帶給全民無窮無盡的災劫。
   
沒錯,中國太大,台灣太小,中國對台灣一直有吞併之 心,面對中國,台灣一定需要更多的戒慎小心。
  
問題是,專心一意搞「自閉」,能活嗎?講難聽一點,「拒絕中國」能讓農民的產品多賣一點嗎?能讓「賴老闆」的工具機多幾份訂單嗎?農村凋蔽、中小企業困苦、 年輕人頭路難尋‧‧‧都是事實! 
  
關鍵在於,就算沒有「中國因素」,台灣的經濟還 是一樣困難,也一樣是讓年輕人沒有未來、中小企業沒訂單。 
  
當全世界都把「中國因素」當成核心問題時,台灣,憑什麼自外於世 界。難道還以為台灣能像那個自大忘我的乾隆皇一般,自認物產豐饒可以關門自娛嗎?
  
策略性的依附,很不舒服,但要是懂 得忍辱負重,往往是未來成功的奠腳石 
  
日本被美國「黑船」敲門、被麥克阿瑟統治‧‧‧能怎麼辦?忍啊, 利用美國壯大日本啊。等到實力夠了,不再懼怕「黑船」,而是一舉轟炸珍珠港;忍啊,等到實力夠了,別忘了在一九八○年代,美國全方位驚慌於「日本第一」, 戰後凋蔽的日本短短三十年變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換日本反攻美國了。
   
當全世界都把「中國因素」當成核心問題時,當中國正要把「市界工廠」轉形成「世界市場」時,利 用胡錦濤的「周邊無事」心理,台灣運用ECFA拿到了「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第一張門票」,正好可以「借力使力」,讓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又心有疑 慮的各國資本,可以利用台灣當跳板,何樂而不為。
   
台灣很小,沒有資源,六十年以來一向就只能「借力使力」,利用大國求壯大。
   
當經濟體質脆弱時,台灣懂得「日本是台灣的一部分」, 透過米糖果菜銷日,逐步累積外匯與財富。
     
當產業要轉型時,台灣懂得「美國是台灣的一部分」,透過代工,讓台灣成為「四小龍之首」。
   
那些日子內,美國和日本難道對台灣沒有「政治野心」嗎? 
    
別自欺欺人了,日本扶植一批「台日人(在日本的台灣人)」搞台獨,目的是希望中國把注意力放到東南,讓在東北方的日本少點壓力。日本對 釣魚台的粗暴野心,至今,沒絲毫減緩,日本商人的「千人斬」惡習,台灣北投溫泉區的悲歌,現在還在傳唱。
   
美國,把台灣當成「東西對抗第一線」,美軍顧問團創造 了中山北路的情色繽紛,對付起台灣,「超級三○一」如掐死台灣產業升級脖子、如今用「反托拉斯」當藉口,台灣面板的大老闆與CEO,還得到美國去坐牢‧‧‧
   
萬般不 由人,但台灣還是走過來了,為什麼?就是那時候的台灣還知道,萬般不由人,借力使力,忍辱負重。
    
現在中國富起來了,台灣卻忘了六十年以來的生存本領,不敢去思考「中國是台灣的一部分」,矇上眼睛、捂住耳朵,既改變不了窘困現狀, 也不可能開創未來。 
   
也許,蔡英文與民進黨,應該要「感謝」蔣介石時代的「威權教育」吧!在那個「敵我不共載天」的年代,蔣介石的「恐共、仇共」教育太成功了,讓蔡英文與民進黨依然可以運用這「恐共情結」,玩慈禧太 后的那一套「扶清滅洋」的台灣山寨版把戲。 

1 comment:

Big Eagle said...

 我常常認為:今天台灣內部藍綠之間的政治鬥爭,其實是「台灣意識」和「台灣精神」的爭執。用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來說,這兩者間的發展層次是不一樣的:個人幼年時期必須先有意識,然後發展出「自我意識」,再逐漸培養出「群體意識」,進入學校後,全力發展「理性」;到了青年時期,再發展成為包含人倫、教養和道德在內的「精神」。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意識」和「台灣精神」的發展層次並不相同:「台灣精神」是個開放的概念,任何一個自我認同為「台灣人」者,都可以自己的能力和卓越成就,重新界定「台灣精神」,不斷豐富「台灣精神」的內涵。

 然而「台灣意識」卻是用來劃分「我群╱他群」的概念,一個人固然可能因為他的出身背景而自我認同為「台灣人」;但自認為「根正苗『綠』」的「台灣人」,卻可能因為種種因素,而將他排除在「我群」之外。

 經濟奇蹟台灣精神展現

 台灣早年致力發展經濟的時代,在「出口導向」政策的引領下,許多中小企業經營者引入日本或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利用社會廉價勞力,胼手胝足地日夜打拚;更多企業界人士利用各種資訊管道,甚至提著一只皮箱世界走透透,到處推銷台灣產品。這幾年下來,許多人「黑手變頭家」,台灣也創造了經濟奇蹟,這是「台灣精神」的具體展現。

 到了民進黨主政時期,開始採取「鎖國政策」,扁政府一面用「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口號,不斷挑激兩岸關係;一面以劃分藍綠的手法,切割台灣社會。島內民眾對立情緒高漲,國民平均所得的增長卻遠落韓國之後。那個時代,台灣社會內部的氣氛是「台灣意識」壓倒了「台灣精神」!

 如今台灣又到了歷史抉擇的關鍵。民進黨究竟是要放手讓台灣菁英進入大陸市場,發揮「台灣精神」和各國企業「廝殺拼鬥」呢?還是要繼續用「反一中市場」之類的口號激發「台灣意識」,把大家困在台灣「牛稠內鬥牛母」?請民進黨的領導者說清楚,你們到底要把台灣帶到那裡?

 (作者黃光國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